在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攻击人体、动物引发病患的微生物,包含细茵、病毒、真茵、寄生虫等。相对于其他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因素,微生物具有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极易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
事实上,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由病原微生物原因导致的生物安全危机从未曾远离过我们,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例子屡见不鲜。从15世纪末,欧洲人将带有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致使瘟疫在印第安人中肆虐;到21世纪初美国五角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后的一年时间,美国民众长时间处于面临炭疽病毒袭击的威胁和恐慌中。微生物由于其自身具备的隐蔽性特征,极易被应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微生物制造的生物武器由于其研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取材简易且攻击范围广泛,经常为国际恐怖组织所利用,对国家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在国际恐怖主义扩散加剧、传染性疾病肆虐、生物技术滥用误用等现实背景下,亟需对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生物威胁进行重新认识与深入评估。
与此同时,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与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相对应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致使抗微生物药物不能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在微生物引发的病害中,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由于其攻击靶点的殊异可分为3类:(1)干扰细茵DNA的复制和损伤修复;(2)影响细茵关键蛋白的合成;(3)破坏细茵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当下抗生素药物被大量应用于流行性疾病的治疗,致使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相对应的多种耐药性机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治愈疾病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耐药性的增强而不得不增加药量,使药品积累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一旦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到一定程度,将对人体的病毒免疫力造成极大破坏,最终导致普通的抗生素药物无法对人体的一般性疾病形成治愈。试想人体一旦在微生物耐药性的长期作用下,对流行性病毒丧失应有的抵抗力,那么人类的卫生医疗健康必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新时代形势下,微生物安全问题与公共卫生、生态安全等领域相互交织,已成为我们亟需关注的生物安全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安全以及相关的微生物科技、微生物经济利益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已成为大国之间竞争博弈的重要筹码与战略新边疆。基于微生物的特定属性而言,微生物安全威胁具有突发性、隐蔽性、辐射性、多样性等特征。微生物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极易由危害民众健康演变为危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性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尚处于可控范围。但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新型传染性疾病的不断爆发,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亦会升级叠加。故而,全面管控微生物威胁对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意义深远、至关重要。
(摘编自《全面防控微生物威胁是维护生物安全的必要保证》)
材料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是人类要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生态环境间存在多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圈中,微生物遍布一切生物群落,并在生物群落中作为分解者承担疏导物质循环的关键性作用。一旦生物群落中缺乏微生物对物质的分解处理,将致使有机质相互叠加堆积,进而直接抑制生物群落自身的生存发展。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一旦为之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表现出极强的去污能力。因此,人类持续探索通过培植相应的微生物,用以净化海洋、淡水以及土壤生态系统。可见,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与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系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于生态治理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资源得以妥善利用,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微生物对于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改善产生裨益的同时,亦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效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许多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危害。例如,在我国淡水生态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氮、磷等物质在水体中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在藻类生物死亡后,水中的需氧微生物会将其逐渐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当水中氧气消耗殆尽后,厌氧微生物会继续对水生物进行分解,最终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水体恶化,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可见,微生物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趋向于绿色转型,如何统筹生态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情况下,唯有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微生物技术发展与我国的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此既能让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全面抑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微生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促进性因素。
(摘编自《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践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韶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不止一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
B.病原微生物种类多,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非常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破坏。
C.历史上,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D.微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发挥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又要抑制其负面效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形成耐药性以后,用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就会失效。
B.病原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多种耐药性机制,这与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相关。
C.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论何时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
D.当前的历史时期,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可能升级叠加,这是由千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不可能引发生物安全危机(3分)
A.恐怖组织利用微生物制造生物武器,并发动恐怖袭击。
B.某国为应对新冠肺炎,在实验室培养病毒样本并研究。
C.各大医院在应对普通流行性疾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
D.人类活动导致两极冰层融化,冰层中的病毒再次活跃。
4.某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请你参考材料二,给当地政府提出两条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具体措施。(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答
1.A【解析】A 项"最重要"的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极具代表性"。
2.B
【解析】A项,"就会失效"错误 。原文表述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一 旦在 日积月累中提高到 一定程度,将对人体的病毒免疫力造成极大破坏,最终导致普通的抗生素药物无法对人体的一般性疾病形成治愈";C项,原文有"在微生物引发的病害中"这 一 范围界定,而非"无论何 时",且它只是最主要威胁的一种;D项,对"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可能升级叠加"的原因分 析不全面,原文中还有"新型传染性病毒不断爆发"的原因 。
3.B
【解析】由材料可知,恐怖组织制造生物武器 、人类滥用抗生素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恶化,都 可能导致生物安全危机 。B项提到的在实验室研究新冠病毒,是人类应对生物安全危机的 一 种方式,应该是安全可控的 。
4.①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控制含氮 、磷等物质的污水排放 。(2分)②人工清理,或培植 天敌来控制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 。(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赋分)
【解析】材料二第二段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表述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氮、磷等物质在 水体中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一方面要控制氮 、磷等物质的排 放,另一方面要控制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
5.①材料一着眼于微生物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先从"病原微生物"和"微生物耐药"两个角度对微生物安全威胁进行溯源,最后指出新形势下防控微生物安全威胁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分)②材料二着眼于合理利用微生物技术,先指出微生物在生态治理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再论述微生物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等副效用,最后提出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微生物技术发展与我国的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的观点 。(3分)
相关阅读
1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2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5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