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西绘画皆有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他律"时代,绘画

发布时间: 2022-01-26
材料一∶
中西绘画皆有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他律"时代,绘画往往以其伦理、宗教、政治或者文学之外化物的身份,参与着社会文化功能的承载,其表现对象落实在内容所蕴含、所显示的价值意义上;到了"自律"时代,绘画重点关注的是绘画本身而非被画的物象,形式手段不仅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内容蕴含,并且可以同时作为内容蕴含的一部分,乃至中坚部分,而体现其自证自悟的独特存在价值。
西方绘画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以19世纪的印象派为转折的。印象派将色彩从与物体的连结中解放出来,启发了继后印象主义追求形式自律的全面进程,五光十色的现代主义流派遂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绘画对应于西方印象派的转折点,正是由12世纪前后宋元文人画促成的。文人画将诗意化的审美观照和书法化的形式法则,融会于绘画之中,为将纯形式的因素提高到突出的地位,重意趣的心理空间落实到画面的物理构成,开辟了曲径通幽的高逸之途,笔墨形式因此联骈于内容蕴含的地位,获得了"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亦即进一步自律化的可能性。
如果说,西方绘画史在印象派之前是"再现性"为主流,印象派之后是"表现性"为主流;那么,中国绘画史则因为文人画的介入而很早就拥有了"表现性"资源。如果说,西方绘画的"表现性"更多地诉诸工具理性,更多地利用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之类分而治之的"专业化"方式成就其自律理想;那么,中国文人画则更多地诉诸价值理性,沿着"山水为上""水墨为上""写意为上"以及"诗书画三绝"之类知行合一的"品格化"道路追寻自己的艺术梦。而且,后者与前者的不同,还表现在文人画主体往往经由政德诗文而达到的悟道层面返观绘画之器,亦即不是通过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华过程,而是直接从形而上出发来规范形而下,就简约了绘画艺术自律化过程所必需的"技进乎道"的漫长环节,从而有可能将"旁涉"或"通晓"的有限实践感知,放大为"澄怀味象""探赜钩玄"的超迈思致。如果说,西方那种专家型的艺术机制,有利于造就某种汇归于物我二分的理论思维;那么,文人画所遵循的艺术机制,则有助于促成某种"天人合一"的理论思维。
以物我二分的理论思维为主导,对艺术本体规律的追索与认同,对社会自然观及其方法论的借鉴与应用,就成为思维主体自觉自愿的行为取向。以"天人合一"的理论思维为主导,思维主体的行为取向,就偏重于对艺术价值规律的感悟与把握,对社会的伦理观念及其情境立场的干预与调节。唯其如此,西方抽象画和中国画笔墨,虽然同以形式自律及其象征喻义之间的悖论为思维基点,却一个力图使视觉形象还原成最基本的形式要素,而又乞灵于通神学和私秘哲学的催化作用;另一个则以旁邻知识贯通综合为依托,在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建构其"物象流类"式的语义系统。
假如撇开与社会形态现代化的简单联系,仅从艺术自律这个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着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文人画早于西方六七百年就已跨进现代性的门槛。
(摘编自卢辅圣《超越的艺术--中国文人画简述》)
材料二∶
西洋人物画脱胎于希腊的雕刻,以全身肢体之立体的描模为主要。中国人物画则一方着重眸子的传神,另一方则在衣褶的飘洒流动中,以各式线纹的描法表现各种性格与生命姿态。南北朝时印度传来西方晕染凹凸阴影之法,虽一时有人模仿,如张僧繇曾于一乘寺门上画凹凸花,远望眼晕如真,然此法终为中国画风所排斥放弃,不合中国心理。中国画自有它独特的宇宙观点与生命情调,一贯相承,至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它的特殊画风更为显著。以各式抽象的点、线渲皴擦摄取万物的骨相与气韵,其妙处尤在点画离披,时见缺落,逸笔撇脱,若断若续,而一点一拂,具含气韵。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相的实写,超脱而浑厚。大痴山人画山水,苍苍莽莽,浑化无迹,而气韵蓬松,得山川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荒率处,最为得神。
中国画既以"气韵生动"即"生命的律动"为终始的对象,而以笔法取物之骨气,所谓"骨法用笔"为绘画的手段,于是晋谢赫的六法以"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之模仿自然,及"经营位置"之研究和谐、秩序、比例、匀称等问题列在三四等地位。然而这"模仿自然"及"形式美"(即和谐、比例等),却系占据西洋美学思想发展之中心的二大中心问题。希腊艺术理论尤不能越此范围。惟逮至近代西洋人"浮士德精神"的发展,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乃产生"生命表现"及"情感移入"等问题。而西洋艺术亦自廿世纪起乃思超脱这传统的观点,辟新宇宙观,于是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对传统的反动,然终系西洋绘画中所产生的纠纷,与中国绘画的作风立场究竟不相同。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他律"阶段,绘画有着伦理、宗教、政治或者文学之外化物的身份,往往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功能。
B.绘画从"他律"走向"自律",西方是以印象派为转折点,中国则是由12世纪前后宋元文人画促成的。
C.宋元文人画极为重视纯形式的因素和意趣的心理空间,为高逸的文人绘画提供了进一步自律化的可能性。
D.中国画不同于主要以立体描模人物全身肢体的西洋人物画,用各式线纹的描法表现各种性格与生命姿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注重绘画本身到注重社会功能的发展演变过程。
B.西方绘画更多诉诸工具理性和专业化方式,因此只有专家型的画家才能运用理论工具,画出表现性的作品。
C.如果收藏中国人物画,要远离逼真的作品,那些点画离披,时见缺落,画得最不似最荒率的,要抢购以待升值。
D.从晕染凹凸阴影之法接受的程度来看,印度的美学思想与西洋有相似之处,而与中国的宇宙观点、生命情调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题画诗最能反映文人画"自律"艺术特征的一项是(3分)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C.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D.春阴十日溪头暗,夜半西风雨脚收。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西方"物我二分"与中国"天人合一"理论思维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3分)C(原文是“重意趣的心理空间落实到画面的物理构成”。条件表述不完整。)
2.(3 分)D(A 项,应是“从注重社会功能到注重绘画本身”;B 项,推论绝对化;C 项,断章取义。)
3.(3分)C(C项更突出绘画的形式手段。)
4.(4 分)①对比论证,将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进行对比;②举例论证,列举中国绘画上的表现,表明中国绘画的取舍特点;③引用论证,引用经典说法,阐述了中国画的审美取向。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①西方绘画的“表现性”更多诉诸工具理性,更多地利用“专业化”方式成就其自律理想;中国文人画更多诉诸价值理性,以知行合一的“品格化”追寻艺术梦。
②西方绘画强调通过形而上到形而下的升华过程,中国文人画直接从形而上出发来规范形而下;③西方绘画专家型的艺术机制强调“技近乎道”环节,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机制简约“技近乎道”环节,放大超迈思致。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2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3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4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5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6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