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年以来,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接连登

发布时间: 2022-02-03
材料一:
2015年以来,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独领风骚的现状。“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IP。这些IP由于其融汇古今的全新中国风格切中其生存体验和审美经验,备受Z世代追捧。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电影在人物设定、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而是对其进行具有现代特征改编。面对命运的捉弄,哪吒在绝望中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的口号切中了Z世代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青年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哪吒》的结局也并非经典模式当中弱者战胜强者、正义战胜邪恶,而是“灵珠”与“魔珠”携手实现保护苍生与救赎自我的使命,其背后隐含的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超越了流行文化的窠臼,让作品具有了“余衍层”,兴味蕴藉、发人深思。
国漫的异军突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与显现。国漫电影也并非书写时代心灵的唯一形式,近年来借助B站、抖音等以短视频UP主为特色的社交平台,汉服、古筝、田园生活等古风文化成为Z世代最喜爱的“民族风”。但古风并非Z世代初创,远有五四时期的武侠电影,近有金庸、古龙、梁羽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历史、古装或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它们与Z世代古风文化共享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相近,但在媒介特性和文化逻辑上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Z世代古风文化的视觉性特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视觉元素不再是叙事的附属而存在,而是成为主导。
Z世代迷恋古风文化,但不再局限于江湖里的侠客故事,而是更钟情于古风视觉符号的审美化呈现。古风文化从叙事到展现的转变背后,是媒介环境的转型。Z世代生长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媒介,视觉性远比故事性更能吸引观众,忘掉故事、记住画面,这是古风文化形态转变的社会动因。同时,与文字相比,图像娱乐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不过近期的古风文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习惯于互动式和参与式的传播方式,互动和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情感,还会产生无数的超链接文本,这些文本纵横交错,成为密集的文化网络,在多个维度上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读图带来的浅薄化问题。
对于Z世代来说,古风视觉符号系统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承载着中国古典审美的古风视觉文化,不仅能够唤起Z世代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而且能够生成超文本,与众多文本发生链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如此生成的文化闭环,也正是越来越多青年成为民族文化“自来水”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刘润坤、张慧瑜《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汇报》2021年11月03日)
材料二:
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往往都是标准化的社会生产所主导的,大量标准化和同质化的产品都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以同样的形态展现在橱窗面前。古风文化实际上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希望获得有特点的文化产品或者是艺术表达形式,各式各样的古风文化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古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商业化和复刻化的过程中,当流行文化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时,古风文化从最初给人眼前一亮,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丧失了其创新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直接关系到古风文化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持古风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
古风文化的发展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不能过分夸大古风文化在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中的作用。古风文化尽管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感知,其所涵盖的内容也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沧海一粟,仅凭古风文化一己之力,恐怕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二是古风文化产品要避免粗制滥造问题。古风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过程中必然有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推动,成为商家牟利的手段,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却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进而引发粗制滥造和炒作的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三是古风文化产品不能过度依赖“粉丝经济”。古风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集中在粉丝圈内,“粉丝经济”是支撑古风文化的关键消费力量。但是,过度依赖“粉丝经济”的后果会导致依赖古风文化形成的趣群化群体越来越集中,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此外,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也可充分利用古风文化流行的契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古风文化的流行在改变文化断裂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作为文化传承、文化接续、文化输出的工具和产品,尚显不足。因此,培养和挖掘古风文化的优秀创造者,需要政府、社会和平台共同努力。
(摘编自田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系列国产优秀动漫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中国动漫与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
B. 《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超越了流行文化的固有套路,因而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传统余味,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C. 各式各样特点鲜明的古风文化产品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因而更受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喜爱。
D. 古风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九牛一毛,仅凭其一己之力,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文化接续和文化输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产动漫和古风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审美潮流屡屡破圈,成为近些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出生于新世纪之交的Z世代是这种文化的拥趸和消费的主力军。
B. “阴阳”“和谐”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与影片叙事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有机关联,故事令观念具体可感,观念令故事回味悠长,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C. 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古风文化产品成为了商家牟利的手段,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这种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
D. 与一般的娱乐产品相比,古风文化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带有更强的价值传播功能。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
A. 一些大型旅游景点的游客拍照时喜欢穿汉服唐装
B. 由杨慎的《临江仙》改编而成的《三国演义》主题曲
C. 漓江畔,云雾中,以《云霭·江上春》作为主题的浪漫婚礼
D. 某校校庆晚会上学生用RAP形式吐槽学校的不文明现象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有评论家认为“金庸武侠文化不等于古风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 D A.“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错, B.“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传统余味”错, C.“因而”强加因果。
2. C 因果关系错误。
3. D “RAP形式”不是古风文化,而是外来文化。
4. ①材料二首先总体提出如何保持古风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②然后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古风文化发展要避免的误区。③最后提出国家对古风文化也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④材料二的论证思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
5. ①金庸武侠文化不等于古风文化,两者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差异。②古风文化主要用图像取代了文字,比金庸的武侠文化更具画面感。③古风文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某种表在的意象特征,而金庸武侠文化更注重的是故事内涵。



相关阅读
1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2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6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