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词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流布,四百多年来传诵人口,妇霭皆知,从未有人对它的著作权产生过怀疑。第一个对这首词提出怀疑的是近人余嘉锡(古文献学家)。他在《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两点论据;一、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与'父亲岳霖搜访岳飞遗稿,不遗余力。但是从嘉定三年他为《岳王家集》作序到端平元年重刊此书,凡经三十一年,仍未收入此词。二、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据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在此以前,不见于宋元人记载或题咏跋尾,沉埋数百年,突然出现于明中叶以后。赵宽也不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深为可疑。且赵宽所书岳坟词碑的碑记中提及岳飞另一首《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经清人王昶考为明人伪作。余氏疑《满江红》词亦明人所伪托。
继余嘉锡之后,夏承焘(词学家)也对《满江红》词提出怀疑。他在《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中,从词的本身找出了一个破绽,那就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一句。其论据是;一、违背地理常识。岳飞伐金曾直捣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境,而贺兰山在今甘肃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地区。二、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地名,而是实指。夏氏指出,贺兰山在汉、晋时还不见于史书,其名见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时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明代中叶以贺兰山入诗者尤多,也都是实指而非泛称。三、明代北方鞑靶族入居河套,骚扰东北西北,从中叶以至明亡。鞑靶西攻甘、凉,多取道贺兰山后。弘治十一年明将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靶,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阙”,“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满江红》词这样说,“正是作这首词的明代人说当时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
后来,台湾省《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英文教授)《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一文,着重从词的内容和风格上提出了两点质疑:一、词中用了不少岳飞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作者自己用自己事迹的典故,真是“匪夷所思”。相反,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倒不难写出这么一首词来。二、《满江红》激昂慷慨,英风飒飒,是一首英雄诗。但英雄诗是做不到英雄的诗人想望着英雄而创作出来的。真正的英雄心里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为他们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会把这些豪杰事务看得这么了不起。岳飞多年奋斗和掣肘挫败的阅历经验在情绪上留下了印记,他的《小重山》词,就有一种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说还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两首词格调差得太远。
余、夏、孙三位虽然一致怀疑《满江红》为伪作,但他们并没有抹杀这首词的价值和历史作用。余氏说:“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夏氏肯定了这首词的爱国精神和历史作用,认为不能和一般的作伪诗文等量齐观。孙氏也认为“即使不是岳飞所作,《满江红》也仍值得流传下去。”
(摘编自《满江红是岳飞作?》)
材料二:
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文,近人余嘉锡、今人夏承焘皆对此词作者、作年提出疑问。笔者认为,根据八十年代的重要发现,完全可以判定这首词是岳飞所作。
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其卷14《诗词歌赋》集中,发现了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赠祝允哲的《满江红》及祝的和作。流传到今天的《满江红》当是岳飞后来在特定处境中,以自己的原作为基础,适当吸收和作中的一些词句写成。
那些认为是明人拟作的人,除了把作者、作年视为最大的疑点以外,还认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最可疑的一句。
据清初顾祖禹《读史方奥纪要》,共有三座贺兰山: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二在河北磁县,三在江西赣州市西北。……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磁州成了抗金的战场。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宗泽驻守磁州,贺兰山是他北边的防线。后来岳飞驻军磁州西南三十五里的岳城镇,贺兰山就是他的练兵场所。建炎三年(1129)六月磁州落入金人手中。这座贺兰山在“连结河朔”中是重要的战略据点,又是“直捣黄龙府”必争之地,对于岳飞有着特殊的意义。
综上所述,《祝谱》深藏初露,伪托者没有可乘之机。贺兰山不能成为疑点,岳飞写的是对他有特殊意义的坐落在河北磁县的那一座。只要澄清了疑云,驱散了迷雾,《满江红》就属于岳飞了。
(摘编自《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宽在岳坟碑记中提及的一首岳飞诗被考为伪作,所以余嘉锡怀疑赵宽在碑上所书《满江红》亦为伪作。
B.夏承焘指出贺兰山在北宋之前不见于史书,且唐宋及明中叶以贺兰山入诗者均多,都是实指而不是泛指。
C.孙述宇认为一位作者不应该在自己作品中使用自己的事迹典故,又认为英雄不会写出激昂慷慨的英雄诗。
D.余、夏、孙三人虽然都怀疑《满江红》是伪作,但一致肯定了这首词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承焘对“贺兰山”的考辨十分繁细,但遗憾的是未能详尽无遗,在文献资料的占有利用上有重大的疏漏。
B.余、夏、孙三人都对《满江红》提出了质疑,但质疑的角度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有关。
C.《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考古发现对文史研究有重大影响。
D.材料二反驳余、夏二人的质疑,却未反驳孙述字的质疑,可见在陈非眼中孙氏的质疑没有太高的学术价值。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驳材料一中余、夏、孙三人提出的任一质疑的一项是(3分)
A.唐末韦庄《秦妇吟》湮没九百多年,后在敦煌与其他唐人抄本一同被发现。
B.周邦彦《苏幕遮》“久作长安旅”一句中的“长安”非实指,乃泛指都城。
C.毛泽东《沁园春·雪》雄健大气,体现了革命英雄人物博大的胸襟与抱负。
D.陆游《书愤》中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回顾其峥嵘岁月。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 如果要对古代文学作品证伪,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分析。(4分)
答
1.C A.以偏概全,还因为岳珂书中并未收录,几百年后突然出现,且书写者没有交代来历。B.唐宋时以贺兰入诗并未言及多少。D.“一致肯定”错误,夏氏“肯定了这首词的爱国精神和历史作用”。
2.D 于文无据。孙氏观点的学术价值,未辩驳孙氏的缘由皆无从得知。
3.B 夏承焘已经说明了“贺兰山”与“玉门”“天山”等地名不同,出现于诗中都是实指。A反驳余嘉锡的质疑,存在搜访遗漏的可能。C反驳孙述宇的质疑,英雄诗可以是英雄所作。D反驳孙述宇的质疑,同一个人的作品可以有不同风格。
4.分总结构。先通过最新发现的材料对《满江红》作者作年的怀疑作了反驳,然后通过地理考辨对“贺兰山”这一疑点反驳,最后得出结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
5.有关作品的文献记载,对古代地理历史等常识的考察,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考察。
相关阅读
1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2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5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