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助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3-28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文章的题目是“木秀于林,风必助之”,第④段的“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二者阐述的意思相同。据此推知,第①段最后一句:“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一句是将标题内容和第④段的特例演变为理论上的陈述,应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答案】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本文开头引用三国(魏)李康的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与第(1)段后半部分“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俗语,增加了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参考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得了什么?参考示例二: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参考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的能力。认真阅读第③段可知,横线前边主要分析“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的原因是“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横线后边以爱迪生、马云为例分析“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因此,横线上应该是能够概括爱迪生、马云事例的观点的句子,比如:生活中还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畏惧别人的流言蜚语,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4.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可知,画线句子属于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恰当使用事实论据的能力。其中B项表述有误。荆轲的事例主要表现的是知恩图报,勇敢无畏这一主旨。而本文观点是“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二者观点不一致,故选B。



相关阅读
1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

3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4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5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