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专家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当时大量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价值。”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考古人员选取其中前后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文物。
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2021年7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专业机构对古船及周围区域进行水下调查,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大发现,为我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此次考古成果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空白,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实证。
“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为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令人期待的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还将成为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材料二
今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在科技层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通常意义下的科学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该技术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考古技术人员用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还是第一次。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专门制造的巨型“弧形梁”,“弧形梁”顶部是威力强劲的隧道盾构掘进装置,尾部搭载推力巨大的隧道盾构推进装置。这个“神器”可以从古沉船底部快速掘进、击穿长江口海底厚厚的泥沙甚至岩石杂物,在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据介绍,弧形梁的制造精密度很高,误差在毫米级别,体现出我国高端制造能力的强大。
此次整体打捞综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等,也是这些高新技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孙丽萍、颜维琦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一艘新发现的宋代沉船
B.是我国水下考古重大成果
C.木质船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D.沉船体量大装载文物数量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时间胶囊”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船保存结构可体现古代造船技术水平
B.船上瓷器有助于研究古代贸易、陶瓷史
C.古船船型可印证长江水上交通情况
D.硬木船材可反映上海植物种植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材料一中“新标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制沉箱整体打捞
B.浑水水域水下成像
C.用造隧道技术打捞古沉船
D.沉管隧道对接应用于考古
4.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下半年水下探测,有可喜的文物发现
B.水下考古能与古船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
C.建造围堰进行考古会长时间影响长江航道通行
D.沉箱原理是利用船体泥沙和海水保护文物安全
5.以“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依托的古船博物馆需要制作文物宣传展板。请结合材料,为宣传展板撰写一份该博物馆主展品的文字介绍。要求:突出主展品的历史信息及价值。语言通俗易懂,信息真实准确。(5分)
答
1.A
2.D
3.A
4.D
5.【示例】古船博物馆的主陈列品为“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及其装载、周围的文物。(1分)该古沉船通过整体打捞技术,最大程度上保存了船体原样。(1分)舱室、桅杆、甲板等结构部件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水平。(1分)出水的瓷器等文物,对于我国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领域极具研究价值。(1分)这艘沉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该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具体实证。(1分)
相关阅读
1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2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
4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5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