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皇帝在即位、立皇后、立太子、封禅、出现祥瑞及军事胜利之时,往往大赦、赐爵并赐酺。所谓“酺”,《说文》解为“王德布,大饮酒也”。赐酺的对象往往是“天下民”,以基层社区“里”为单位进行赏赐,即“赐民百户牛酒”。“大酺”就是在皇帝的恩赐下,天下百姓在自己居住的里落中举行群聚欢宴的活动。为什么汉代的皇帝会特别热衷于赐酺呢?皇帝的统治除依赖军队和官僚系统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软性的手段,塑造皇帝的形象,传播皇权主义意识,使百姓崇拜皇帝、认同统治,心悦诚服地接受被统治的地位,如此才可长治久安。在王朝的重要政治时刻,皇帝通过赐酺建造出奇异的“政治景观”,成千上万的基层社区都持续好几天畅饮皇帝赐予的“牛酒”,觥筹交错、狂欢喜悦,感受着浩荡皇恩。
皇帝的赐酺是对基层社会古老饮酒习俗的改造和利用,以此将国家权力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乡饮酒礼源于氏族时期的集体聚餐宴饮,贯穿其中的精神是对长老和宾客的尊敬。但是后来乡饮酒礼趋于繁复琐细,成为社会上层维护宗法制度和贵族特权的手段。但是在庶民社会中,乡饮酒礼的古义得到维系,基层聚落仍然通过宴饮中的各种规矩、礼节和仪式,来强化社区里的尊老慈幼的观念和以齿为尊的秩序。无论是政治性的宴饮,还是其他宗教性、生活性的宴会,通过座次位置、菜肴数量、敬酒次序等规矩礼节以达到确立和强化基层社会秩序的功能,是一以贯之的。
皇帝但凡“赐爵”必会伴随着赐酺,两者之所以相须而行,是由于皇帝意图以宴饮的形式,将爵位体现的“以爵位尊”的观念灌输到百姓的意识之中,并及时地以群聚宴饮中的各种规矩、仪式来确认赐爵之后的新秩序,表明爵位政治身份的高低就是社会身份的尊卑。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普遍赐爵给天下男子,年龄越高者遇到皇帝赐爵的次数越多,“由于民爵赐予而产生的有爵者的爵位的等差,结果与齿位并不矛盾而趋于一致了”。但以齿为尊的民间秩序是原生态的,皇权并没有介入其中,所以不能体现皇权的存在和影响。而在皇帝普遍赐爵大酺之后,以爵为尊成为基层社会秩序的构建原理,皇权的触须遍布到基层社会之中了。
宴饮也是地方官吏与乡里百姓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基层官吏在休日应该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设酒肴,请邻里”,这样才是“从众”的行为方式。与邻里宴饮共乐,对于协调官民关系,塑造政权的亲民形象,自然有一定的帮助,所谓“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当然,这种“上下通焉”的酒宴,大概是邀请民众中德高望重的父老,范围有限,但目的是达到吏民相亲,以取得民众的支持。
此外,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的官员,大多数都会回到自己的乡里养老,宴请乡里也是当时的一般惯例。以一场宴饮互动作为乡里对自己仕宦生涯支持的感谢,也作为自己重回乡里的一个仪式,以巩固自己在乡里的地位。汉代的致仕制度对保持乡里社会的活力,维护乡里的基层秩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然,这些宴饮并不是常规的,而且也不会发生在没有出官员的乡里,意义是有限的。
(薛小林《皇恩浩荡:汉代乡里宴饮的政治维度》有删改)
7. 下列关于文中“基层民众的政治性宴饮”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层民众的政治性宴饮通常在皇帝即位、封禅或军事胜利等时候,由皇帝对百姓进行恩赐,使其在里落中进行群聚性的宴饮活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图。
B. 赐酺作为基层民众的政治性宴饮之一,可以用柔性的方式塑造皇帝的形象,加深百姓对于政权的认同,在维护统治方面是军队和官僚系统的重要补充。
C. 基层官吏每逢休日邀请邻里中德高望重的父老参加宴饮活动,这种活动尽管人数有限,但有助于塑造政权的亲民形象,同时协调平日里紧张的官民关系。
D. 大多数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到乡里,按照惯例举行宴饮活动,借以向乡里表示感谢,就能巩固自己在乡里的地位,有效保持基层社会的活力。
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在一些重要的政治时刻往往会赐酺,即要求天下百姓在自己居住的里落中举行群聚欢宴的活动。赐酺是庶民最重要的政治性宴饮活动。
B. 乡饮酒礼受皇权改造和利用的影响,宴饮过程中的规矩、礼节和仪式变得更加繁琐,成为了上层社会维护宗法制度和贵族特权的重要手段。
C. 皇帝大费周章建构以爵为尊的社会秩序,来取代原生的以齿为尊的社会秩序,很多时候改变了百姓间的尊卑地位,体现出皇权的存在和影响。
D. 无论是赐酺还是基层官员组织宴饮,百姓都能与邻里宴饮共乐,这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而是有助于协调官民关系,塑造政权亲民形象的政治手段。
9. 皇帝赐酺和基层官员组织的宴饮有哪些不同?
答
7、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基层民众的政治性宴饮……由皇帝对百姓进行恩赐”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宴饮也是地方官吏与乡里百姓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对于协调官民关系,塑造政权的亲民形象”,不仅仅是皇帝,还有地方官吏。
C.“每逢休日”错误,结合“基层官吏在休日应该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分析,是在休息日回去邀请,不是每逢休日就必须回去;“邀请邻里中……”错误,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大概是邀请民众中……”,文中只是猜测,且“民众”范围大于“邻里”。
D.“就能巩固自己在乡里的地位,有效保持基层社会的活力”错误,绝对化。结合“以一场宴饮互动作为乡里对自己仕宦生涯支持的感谢……汉代的致仕制度对保持乡里社会的活力,维护乡里的基层秩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分析,原文意思是能达到“以巩固自己在乡里的地位,有效保持乡里社会的活力”的目的,并不是说一定就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故选B。
8、C.“取代”错误。结合“皇帝普遍赐爵给天下男子,年龄越高者遇到皇帝赐爵的次数越多,‘由于民爵赐予而产生的有爵者的爵位的等差,结果与齿位并不矛盾而趋于一致了’”分析,文中二者趋于一致,并非“取代”。故选C。
9. ①对象不同:前者是天下百姓,后者是乡里德高望重的父老。
②时机不同:前者只在国家重大政治时刻举行,后者休日或致仕后举行。
③效果不同:前者有利于增强百姓对皇帝的认同,后者有利于增强百姓对官员的认同。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2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3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4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5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