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西式民主所津津乐道的制度化纠错机制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体利用社会舆论监督施压执

发布时间: 2022-04-24
材料一:
西式民主所津津乐道的制度化纠错机制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体利用社会舆论监督施压执政者、竞争性政党制度制约政党擅权营私。与此相适应,纠错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取决于新闻媒体是否公正客观、政党是否能将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然而,如今的西式民主正与这四个基本要求背道而驰,其纠错机制的运行基础遭到严重侵蚀。
新闻媒体监督缺位。西式民主的惯用话术是将新闻媒体宣扬为“第四权力”,代表民众制衡和监督政府权力。然而,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丑陋双标”不仅戳破其中立、客观和专业的“人设”,更将上层精英操纵新闻媒体追逐政治利益的丑态暴露无遗。其实,新闻媒体的党派政治性早已不是秘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曾指出“广告是报纸中唯一的真理”。只是近来新闻媒体越来越明目张胆地与政党勾结,定向投放带有明显政治偏好的煽动性报道,帮助结盟党派干预乃至操纵选举。企图裹挟民意增加自身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也正在遭受反噬,不同民调显示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屡创新低,新闻机构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可以说,完全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新闻媒体不仅早已放弃预警西式民主危机的吹哨职责,也丧失了引导民意捍卫民主价值的能力。
政党政治运行异化。竞争性政党制度理论上具有约束执政党行为的功能,但要真正发挥纠错作用,必须以超越党派利益为前提。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存在被“金钱政治”“否决政治”操控的问题。“金钱政治”操控下的政党政治深谙以金钱获取权力,再以权力维护利益的潜规则,政党向利益集团收取“政治保护费”,再将政治献金投入竞选“购买”权力,整个过程中,国家利益不过是竞选口号,政党利益和政治分肥才是真正奥义。“否决政治”下的政党分权制衡实则为内耗严重的政治斗争,失控的党争全然不顾国家利益,任由政府停摆、国会分裂,导致治理绩效持续下跌。不仅如此,党内政治精英也因选战需要而被重新定义,那些与利益集团关系密切、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人物受到青睐,执政经验与执政能力变得无足轻重,特朗普等一些政治素人得以平步青云成为党的领袖甚至国家领导人,为政党和政府决断失误埋下严重隐患。经验的匮乏、能力的缺失也使他们很难实现自我纠错。
(摘编自许开轶、韩同赟《失灵的西式民主纠错机制》)
材料二: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的“灯塔”,但日趋严重的政治极化却使得这座“灯塔”日益黯淡。所谓政治极化,是指人们的政治态度趋向政治光谱的两极,分歧较大,甚至严重对立,中间温和的政治态度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分别朝着极右和极左方向发展,民众也日益分裂为支持两大政党的对立阵营。政治极化使美式民主原形毕露,充分显现了它是少数人的民主、缺乏协商的民主、劣质治理的民主。
一般而言,政治参与人数越多,公共决策代表性就越强,也就越接近民主的本质。在美国,人们的政治参与度本来就不高,连影响最大的总统大选,投票率一般仅60%左右,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首长等其他选举的投票率更低。而且美国选举大都实行简单多数的胜选规则,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胜候选人的选票往往不超过50%。这样算下来,获胜候选人所代表的选民很难超过30%。在此背景下,政治极化使得美式民主的代表性更低,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更弱,美式民主越来越沦为少数人的民主。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共和党和民主党长期轮流执政。过去一段时期,为赢得选举胜利,美国两党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都趋向中间化,以争取更多选民的认同和支持。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的独立候选人乔治·华莱士曾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没有一毛钱的区别。两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也意味着政策主张交集重合较多,这样,政党不仅代表基础选民的意愿,而且反映中间选民的意愿,甚至还要兼顾对方政党选民的诉求。但随着两党意识形态趋向两极,各政党都拥抱“基本盘”,越来越代表基础选民的偏好,也就与民主代表多数人的本质要求相偏离。由于美国党内初选制度、安全选区增多、简单多数胜选规则等原因,意识形态越极端的候选人不仅能够在党内选举中胜出,而且往往能够在正式选举中获胜。比如,2016年特朗普打着反全球化、反精英、反移民、反政治正确等极端言论,不仅击败了10多名共和党候选人,而且击败了被大多数媒体和民调机构看好的希拉里。政治极化使美国政治人物在政治选举中不愿倾听中间温和选民的声音,更不愿倾听对立政党基础选民的意见。政党执政后,政治人物或出于选举的考量,或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制定的公共政策往往更加倾向本党核心价值理念,代表支持本党的少数极端民众利益,而非考虑各方面民意,政党的“党派性”取代了“公共性”,公共政策代表性、科学性不足。可以说,政治极化使美国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更加薄弱和扭曲。
(摘编自孙存良《政治极化使“民主灯塔”目益黯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应代表民众制衡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西方媒体并不中立客观和专业,却被上层精英操纵达到追逐政治利益的目的。
B.与利益集团关系密切、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人物常常成为党内政治精英,有无执政经验与执政能力反而变得不重要。
C.美式民主原本代表性较高,后受政治极化影响变得很低,已沦为少数人的民主、缺乏协商的民主和劣质治理的民主。
D过去一段时期,共和党、民主党意识形态趋向中间化时,政党就不会仅仅代表支持本党的少数极端民众利益,而要考虑各方面民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方新闻媒体具有党派政治性由来已久,因此除了广告,其他所有的报道都不能相信。
B.西方新闻媒体已完全商业化和资本化,无法捍卫民主价值,受到民众的一致唾弃。
C竞争性政党制度在理论上具有约束执政党行为的功能,但在实际上未必能够做到。
D.受政治极化影响,美国政治人物当选后也不会关注温和选民意见,只会一意孤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西式民主“纠错机制的运行基础遭到严重侵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公共政策随政党起伏而反复调整,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
B.西方国家将自己高度道德化,而将非西方国家“妖魔化”。
C.某些政客借纠错之名打击政敌,将纠错异化为政治清算,
D.议员仅凭政党划线,在投票表决中县问立场,不问是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共和党人)执政后,立即动议废除奥巴马(民主党大)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医改方案等政策。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事予以简要评析。(6 分)


1.C
【解析】“美式民主原本代表性较高”不对。据材料二第2段“政治极化使得美式民主的代表性更低”,可知美式民主的代表性原来就不高。
2.C
【解析】A.“除了广告,其他所有的报道都不能相信”错。材料一第二段中托马斯·杰斐逊所说的“广告是报纸中唯一的真理”是夸大之辞、戏谑之言,不可全信。B.“受到民众的一致唾弃”与文意不符。材料一第二段中说“不同民调显示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屡创新低”,可见仍有部分民众相信新闻媒体。D.“美国政治人物当选后也不会关注温和选民意见,只会一意孤行”过于绝对。文中为“政党执政后……制定的公共政策往往更加倾向本党核心价值理念”。
3.B
【解析】B项所述是西方国家美化自身、丑化他国的一贯做法,与题干中所说的“‘西式民主’纠错机制的运行基础遭到严重侵蚀”无关。
4.
①材料,首先指出了美国民主“灯塔”日益黯淡的原因,接着指出了政治极化的含义、美国政治极化的现状及其危害;②然后运用例证法,通过选举参与度不高的事实,得出了美式民主逐渐沦为少数人民主的结论;③最后引用名人名言,回顾了过去一段时期两党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趋向中间化的历史,并着重分析了美国意识形态趋向两极对选举和执政造成的巨大危害。(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①特朗普政府动议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方案等政策,不是本着民主精神所采取的“纠错”措施,而是政治极化的一种典型反映,是“出新错”乃至于“错了又错”。②特朗普作为共和党政治素人,不可能全面、认真考虑各方面民意,只会以“党派性”取代“公共性”,以达到维护相关垄断集团既得利益的目的。③由此可见,在两党意识形态趋向两极政党政治运行异化、新闻媒体监督缺位等现实情况下,所谓的“西式民主纠错机制”已完全失灵,美国自诩的世界民主“灯塔”也必将日益黯淡。(每点2分。考生应表明观点、阐述理由。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2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3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4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5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