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

发布时间: 2022-04-29
材料一:
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修辞实验空间。文学常常废弃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通过修辞寻找崭新的话语可能。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是在文类的辖制之下活动。许多诗的修辞无法移到小说之中,戏曲的修辞也不适用于电影。修辞是文类属下的次一级话语层面,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强烈地显示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这即是所谓的“巧言乱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论断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许多理论家都表示了重质轻文的倾向。的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辞害意”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及话语主体的道德品格,这与亚里土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说服他人的三种重要依据是:理念、人品和情感。除了深刻的理念和强大的情感共鸣,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理论家也曾提出“修辞立其诚”。文辞修饰的意义是确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应该颠倒过来,虚假地为文造情。所以,孔子一方面认为,“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另一方面又声明“辞达而已矣”。这既是对于修辞意义的肯定,又是对于过分的文辞炫耀持有警觉的态度。事实上,这里提出了一种修辞的尺度——什么是理想的修辞。理想的修辞不是华丽夺目,而是真切自然。因此,苏轼评论孔子这个观点时感叹地说,“辞达而已”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辞境界。
但是,正面对待“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对话语主体进行考察。每一个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到相应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人们必须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解释这种修辞为什么出现,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话语主体试图说服的对象是谁。这时,话语主体的身份与修辞的关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摘编自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第八章修辞》)
材料二:
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201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各类文学活动中,作家打破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的要求,往往可通过修辞运用找到崭新的话语可能。
B. 因为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中国古代理论家对于修辞有反感与恐惧情绪。
C. 虽然修辞活动是以征服读者为最终目的。可以让文辞表达增添魅力,但也不能偏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 新闻信息产品应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赢得读者,而并非各种对文辞的修饰表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
B. 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并确定它的交际对象。
C. “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诗句,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D. 《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态度。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
A.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B. 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C. 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
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近来,“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1. B “因为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错误
2.D A.“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错误。B.“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错误,绝对化,原文是“可能”。C.“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错误。
3.D A.强调为人诚实,跟修辞无关。B.是说有的文章虽然道理讲得很深,说理亦恰当,但是语言文字不好,不能成为好文章。强调作文要有修辞,语言文字要好,侧重的是“修辞”。C.意思是:对作文来说,性情纯正比辞句工整更重要。只强调作者性情纯正,强调“诚”的一方面。D.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强调文采和质朴要兼备。既注重修辞,又强调“诚”。
4. 首先摆出社会现象:“跪求体”“哭晕体”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接着分析原因,指出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并指出其危害。然后指出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
5. 我认为这种文风浮夸荒诞,让读者感到不适。①“修辞立其诚”,运用修辞手法还要讲究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不能一味哗众取宠。②这种文风容易助推谣言肆虐,更无从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③写文章应当质朴畅达、经世致用,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



相关阅读
1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2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4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5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