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件指出,要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开放和共享。统筹古籍数字化版本资源建设与服务,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凸显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繁荣古籍事业。
(摘编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材料二:
1949年到2019年,我国共修复整理出版近38000种古籍,照此速度,将我国现存约20万种古籍全部修复整理出来,可能需要300年。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修复整理,二三十年就能完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古籍,正在现实中生动实践。字节跳动向北大教育基金会提供捐赠,这些捐赠将用以研发“古籍数字化平台”,加速中华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古籍的修复整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借助古籍数字化平台,不断地将OCR(光学字符识别)、AI句读、实体识别等技术运用于古籍修复整理,成效显著。以OCR应用为例,用电子设备对纸本古籍一扫,古籍上的内容就能迅速在计算机中生成数字文档,效率比人工录入提升千万倍。
“古籍数字化平台”还将向着进一步提升古籍整理的准确率、智能化水平和开放度发展。一方面,精校重点文本,满足专家学者对资料准确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学者和古籍爱好者利用智能平台上的文字识别、校对工具,实现在线上一站式完成古籍整理工作,提高效率,提升参与度。
(摘编自《人民邮电报》4月25日《当古籍修复遇上AI,奏响古籍数字化保护新乐章》)
材料三:
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上,展示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马源和她的同学们的展品——“宋元学案传承可视化系统”。一幅横向流动的《千里江山图》上,标注了许多古地名。数百个衣袂飘飘的儒生,正在图上缓缓挪动,像是在“赶路”。
人文研究的材料,如文献、图录、器物等,都可转化成某种形态的数据,从而使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处理它们,视觉化只是数字人文带来的附带效应,让人易于理解学术成果。而其深层逻辑,是研究范式从传统的文本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机器智能辅助下的典籍研究,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在机器智能的介入下,学者能获得瞬间处理海量资料的能力。从2004年起,杜晓勤等开始建设中国古代音韵数据库和中国古代诗歌文本数据库,共录入1万多个汉字的音韵和900多万字的诗歌,研发了“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这个系统,能快速、大批量标记与统计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几乎实现“一键”准确标注所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声律格式和合律程度。
机器介入各类古籍研究后产生了一些伦理问题,如各类统计数据、可视化“图谱”或者“页面”,能否被认定为具有思想性的人文研究成果呢?
在学界各领域,对数据集的重视都在日益增强,以古籍研究为基础的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不应轻视,而且要更加重视。无论是可视化成果本身,还是成果产生的传播效应,都是可以计量的。虽然数据驱动将智能技术引入了人文学科,但是数据的使用和意义的阐释,还是需要人文学者的介入和指导。而可视化本身,一方面可以帮助学者获得更多洞见,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向大众进行传播。这种效果,是传统手段难以达到的,是人文学科新气象的“薪火”,需要保护好。
(摘编自《光明日报》4月13日,《数字化为古籍研究带来怎样的“蝶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籍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关乎中华文脉、民族精神和文化实力,应当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B.人工智能技术和古籍数字化平台在古籍的修复整理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明显。
C.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转化人文研究材料为某种形态的数据,视觉化的处理能帮助人们理解学术。
D.利用机器智能,“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快速、大量的标记与分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 )
A.OCR技术,借助电子设备扫描纸本古籍,迅速将内容转化成数字文档,实现了高效率的录入,未来将逐步取代人工。
B.随着古籍整理的准确率、智能化水平和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古籍数字化平台”可满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C.字节跳动向基金会捐赠,支持“古籍数字化平台”,帮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整理古籍,将加速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
D.尽管数字化古籍研究中有机器介入,但各类统计数据、可视化“图谱”或者“页面”,仍应该被认定为人文研究成果。
6.数字化给新时代古籍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3分)C(依据原文可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处理已经转化成某种形态数据的人文研究资料。)
5.(3分)A(OCR技术,借助电子设备录入速度比人工快千百倍不能推断出“未来将逐步取代人工”。)
6.(6分)
①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提升古籍修复整理的速度与效率,推动古籍整理转型。
②依托数据资源,创新研究方式,推动研究范式实现文本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
③古籍研究成果传播方式数字化,多样化,便于大众接受,利于学术成果传播。
④提升爱好者、大众参与度,利于培养古籍研究人才,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每点2分,答到任意三点给全分。)
相关阅读
1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2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3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
5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