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那些用以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感染力极强的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
B.家书是一种文本形式、一种传递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C.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消失了,这告诫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
D.与传统书信相比,网络交流充斥着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文化底蕴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中看,“鱼传尺素”“当忆雁书归”“鳞鸿凭谁寄”这些诗句中的“尺素”“雁书”“鳞鸿”都是书信的别名。
B.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C.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D.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所说的“家书的审美功用”的一项是(3分)
A.1947年九月,毛泽东主席写给毛岸英的家书,行草书风,堪称书法艺术精品,透过它我们可以领略世纪伟人的书法成就。
B.读者通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能感受到家书在战乱年代的珍贵价值和它带给离乡者的莫大慰藉。
C.林觉民的《与妻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D.范仲淹在家书《告诸子及弟侄》中对子侄的谆谆教导如“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等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下面的材料是梁启超在1916年1月2日写给梁思顺(梁启超长女)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吾断不至遇险。现一步不出门,并不下楼,每日读书甚多,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①近代思想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亚包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
【注】①泰西:极西,泛指西方国家。
答
1.C
【解析】A.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不是专指我国古代家书,而是泛指“家书”。B.“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理解偏颇,从原文和现实看,网络可以替代家书传递信息这一功能。D.“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理解错误,原文主张“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2.B
【解析】“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无法推断得出。结合“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等分析,原文没有将家书和诗歌在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进行比较。
3.B
【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是诗,不是家书,其作用是“让读者感受到家书在战乱年代的珍贵价值和它带给离乡者的莫大慰藉”,没能体现材料二中所说的家书的“认知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 等审美功用。
4.首先通过介绍家书的相关文化特点得出我国的家书文化是独特民族文化现象的观点;(1分)接着阐述家书在传统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今网络社会却日渐式微;(1分)然后用网络符号难以完整长久珍存作对比,阐述家书的文化价值,凸显重视家书文化的迫切性;(1分)最后强调家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呼吁让家书文化融入生活。(1分)
5.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论》”,可以了解1916年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和中国关系的一些认识。(或答:家书带有时代的印记,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如“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可以了解到当时梁启超在上海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身处险境。)②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如“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等,梁启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悟,又从后辈的处境和成长出发,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③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可以启发鉴赏者看到忧患对人生的积极作用。(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2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3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
5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6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