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

发布时间: 2022-05-23
材料一: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
——华罗庚
材料二:
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节录)

兴华中学拟举行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共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名人名言,一则是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它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
材料一呈现的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的思考,他强调了“学”和“见”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启发我们要广泛学习、增长见闻,否则“知识”“学识”“见识”就无从谈起。
材料二呈现的是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历程,对于她的几个“成长事件”,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高二时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这让她领略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航天员的魅力,这种感性的见识使她做起了航天梦;大学时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这是创作,也是学习,为将来成为航天人做知识储备;读研时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这是在对航天知识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021年,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开花结果,她成为一个航天人,成为一个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杰出人才。统观她的成长历程,高二时的一次见识和之后多年的努力学习是她成长的关键。
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话题-青年人应该广泛学习、多加见闻,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学识和见识,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
题干的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以兴华中学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稿参赛。作为写作任务指令,首先,它明确了写作的主题,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并围绕“见识与成长”这一主题写作。“见识与成长”是一个关系型论题,应针对两者的关系发表议论,阐释两者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理解“见识”“成长”这一组概念。“见识”用作动词有“接触事物,扩大见闻”之意,用作名词则指“见闻,知识”,它还引申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指长大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更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成熟发展。结合以上,考生可以有如下构思:
一是阐释见识对成长的作用。广阔的见识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从而在发展的社会中找准成长的方向;能帮助我们认清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促进我们心智的成熟,促进我们的成长;能帮助我们增强意志、坚定信念,因为只有对社会、对自身、对事业有高度的理性认识,才会有坚定意志和信心,才不会受诱惑和误导。年轻航天员高二时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见识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航天员的魅力,认清自身的兴趣,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从此矢志不渝,终成大器。
二是反思自身见识的不足及其对成长的影响。不少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柴-米油盐,不知社会现状,造成自己与现实生活的脱离、与社会发展的脱离;见识的短浅还容易让人顽固保守、自卑自怨、自大自负,有碍于开拓创新、乐观自信、宽容谦虚品格的养成。这些无疑不利于提升综合素养,不利于成人成才。
三是呼吁同学通过增长见识来促进自身成长,并提出方法和建议。可号召同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建议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看时政新闻,多涉略各科知识,铺实自己的成长之路,为将来建设社会做准备。考生根据自己的学识和体验,还可以有其他构思。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不能孤立地谈对某则材料的理解,如孤立谈“何为知识”“何为见识”“成长历程”等,而应整体思考;在整体思考时又不宜面面俱到,写作时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避免陷入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
其次,写作任务指令还限定了作者的身份-学生,这一任务指令有利于帮助考生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学生-我”,也为考生的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便于考生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而且这一任务指令规定了写作特定的情景场合-兴华中学演讲比赛,暗示参加对象主要为本校同学,写作需贴近这一对象群体,得体地阐述自己对事实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语言应通俗晓畅。在文体方面规定写演讲稿,就作文要求而言,考生要写的演讲稿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属于议论性演讲稿,应以议论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应能体现演讲稿劝说人、感染人、鼓动人等文体特征;语言力求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参考立意:
①励志修行长见识,助力青年促成长;
②先见后识,行远不辍;
③见识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



相关阅读
1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2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

4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6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