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6-15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0.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3分)
答:
11.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3分)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答:
10.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11.同:点出端午的几种习俗;以有趣的民谣作为开头,增强可读性。
异:甲文中,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中,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
12.甲文。甲文围绕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其魅力。这句话写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



相关阅读
1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2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3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4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