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文学创新》阅读答案-顾农

发布时间: 2022-10-14
思想上很有独特见解的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也颇有创新,其中之一就是革新了题材。在先前的民歌中,民间的歌手也曾歌咏过农耕生活,但远不充分,大约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有必要多唱,还不如多唱唱爱情。《诗经》中还有一首著名的农事诗《豳风·七月》,汉乐府中竟举不出类似的名篇来。陶渊明却以一个隐士的身份大写田园的风光和生活,也咏叹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的辛苦,给予人们很多审美的享受,从此以后田园就成了诗歌中的热门题材,唐诗中即有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田园诗派。
陶渊明又改造了传统的赠答诗,极大地扩展了这一古老题材的艺术容量。
赠答诗古已有之,建安以来更为繁荣,佳作不少,但后来颇有流于一味应酬,把彼此的具体关系讲得太多太琐碎,又有或作无聊之吹捧者,可以用于社交,等于请客送礼,完全失去文学价值。又有为人代作的情形(例如贾谧赠陆机的诗是潘岳代作的),也使诗歌丧失个性,成为一种秘书式的作业。
陶渊明写了不少赠答诗,他一般不去多写彼此关系的细节,而以抒发自己的情愫和感慨为主,成为抒情诗中的一大模式。赠答在他只是一枚钉子,各种内容都可以挂在下面。例如他的《赠羊长史》《别殷晋安》等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名篇,而绝非只是交游考述的插图。赠答诗的写法在陶渊明手中获得极大的解放,他的家世、生活、思想、感情、政见等等都生动地反映或流露在这里。
咏史诗自东汉的班固以来,形成了以韵语形式将历史故事和人物敷衍为诗歌的传统,而自西晋左思以来,又新辟了借咏史来咏怀的抒情诗写作新路径。陶渊明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左右开弓,两手都很硬,甚至在同一组诗中,也兼用这样两种手法,而仍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陶渊明又成功地实行了玄言诗的革新。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诗坛上最流行的是玄言诗,笔者在一篇旧作中写道:“到东晋,玄学在社会上士大夫阶层中广泛流行,懂得一点玄理并拿来装点门面的人多了,能够就玄学哲理进行一对一的辩论亦即所谓‘清谈’的人多了,哲学思辨的平均水平则不免大为下降;此时绝大部分名士并不研究玄学而只是运用玄学,或者简直是在享受玄学,借玄言以自炫。而正在玄学水平并无提高更无突破的时候,玄言诗却大为膨胀繁荣起来。参与某一运动之人数的增加,历来会促使它平均水准的下降,二三流的文人在这当中往往会起相当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玄言诗可以说乃是玄学得到普及以至变成一种时髦的产物。”(《玄言诗初探》)晋朝的玄言诗后来大量地被时间所淘汰。
陶渊明也写过传统的玄言诗,如《形影神》,但已大有改造,其中的思想不是从书本上抄来,而是自己从生活中体会提炼出来的,只是形式上还保持着传统的面貌。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则取消全诗都作玄言的格局,改为在常见的叙事抒情中有机地插入包含哲理的诗句,例如《归园田居》其三全诗写自己去为豆苗锄草,其中顺便说起——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为了自由,可以付出各种代价。高级的真理总是朴素的,而且来自生活。
陶渊明改造了当年流行的玄言诗,结束了那种哲学讲义似的陈旧模式,直接从生活中提炼哲理,并且与诗中的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多有理趣,而无理障。这就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为后人的诗歌创作开启了新的门径,陶渊明很少写通篇玄言的诗,却把许多看似家常平淡的诗篇写得充满哲理,耐人寻味,深思。
(摘编自顾农《陶渊明的文学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对诗歌题材的革新表现在为诗歌王国开辟田园领土,改造赠答诗和玄言诗三方面。
B.赠答诗自建安以来最为繁荣,佳作不少,但后来主要因政治应酬原因,使其丧失了个性。
C.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东晋的“玄言诗乃是玄学得到普及以至变成一种时髦的产物”的观点。
D.在同一组诗中,陶渊明或能以韵语形式将历史故事、人物入诗,还能借咏史来咏怀抒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对题材的革新,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时有详有略。
B.文章先交代赠答诗发展概况,再以大量详实的例证说明陶赠答诗的特点,对比鲜明。
C.文章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引用、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观点突出,论说透彻。
D.文章指出传统玄言诗和陶渊明玄言诗的不同,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学术立场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最先开启对农事生活的歌咏,对唐代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田园诗派都有深远影响。
B.研究陶渊明写的赠答诗,不仅能汲取写法知识,对了解其家世、思想、政见等也有参考价值。
C.《饮酒(其五)》在日常生活的叙事中有机插入哲理,与《归园田居(其三)》一样应是新玄言诗。
D.艺术创作不能装腔作势,故作高深,以“玄”自炫,应学会从朴素的生活中凝练高级的真理。



1、答案:D
解析:A.以偏概全,由原文第六段可知,对咏史诗也有革新。B.“最为繁荣”“主要因政治应酬原因”都曲解文意,依原文第四段可知。C.“首次”错,这一观点在作者旧作《玄言诗初探》中就已提出。
2、答案:B
解析:“大量详实的例证”错,只有概括性简单例举。
3、答案:A
解析:“最先开启对农事生活的歌咏”错,在先前的民歌和《诗经》中都有歌咏,只是不充分。



相关阅读
1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3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4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5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6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