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盐亭的土地时,正逢大雾。以一个高山村夫的视觉看这浓雾,就是一张巨大无比的神秘薄纱,遮掩着嫘祖故里神秘的山水、神秘的历史、神秘的人和神秘的故事。也不是严严实实的遮掩,却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像是故意掀开一个神秘的角落,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便在目力所及处② 地感受嫘乡的多姿、嫘祖的神韵。
我想像数千年前,作为美丽少女的她带领着村姑罗敷们,挎着竹篮,行走于桑田间,采摘着桑叶。你们一路歌声,一路欢语,逗得鸟雀③ ,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你们一路手舞,一路轻蹈,惹得蝴蝶翩翩起舞,欣欣然翻飞追随。你们饲养春蚕,饲养秋蚕,在檐下煮茧、缫丝,织出绫罗绸缎,把人们打扮得光鲜华丽。你们传播中华文明,装点美好生活。后来,你们的丝绸远销海外,因此有了丝绸之路,西北一条,海上一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第三段描述从第三人称“她”转变为第二人称“你们”,请简要分析人称转换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答
(1)①炎黄子孙②朦朦胧胧③呼朋引伴
(2)①行文自由,拉近了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感情。②突出人类文明悠久的自豪感。③真切表达了对嫘祖等人传播中华文明、装点美好生活的赞美。
【解答】
(1)①语境是“我却一直无缘瞻仰与中华文化起源相关的遗址”,一个“却”表示转折,第一空应该填本应瞻仰与中华文化起源相关的遗址的“我”的身份,可填“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炎帝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
②语境是嫘祖故里在大雾中充满神秘,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一切都处在朦胧之中,可填“朦朦胧胧”。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③语境是鸟儿们卖弄着清脆的喉咙,随着美丽少女们一路舞蹈,鸟儿们应该是成群结的,可填“呼朋引伴”。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2)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更有利于表情达意。②第一句使用第三人称,与“数千年”照应,在冷静的描述中形成一种时间距离,给人类文明悠久的自豪感。③后几句使用第一人称,拉近了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情感强烈,真切表达了对嫘祖等人传播中华文明、装点美好生活的赞美。
相关阅读
1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2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4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5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6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