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

发布时间: 2022-11-19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①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②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毋庸讳言,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③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8. 请写出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8.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舍近求远
19. ①“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改为“精确到了0.01毫米”②“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改为“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文“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可知,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由以前的落后局面,超越了他国,填写“后来居上”。后来居上:多用来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
第二处,由前文“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可知,语境强调中国高铁再一步步的努力之下“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填写“厚积薄发”。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第三处,空缺处前后文是转折关系,由“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可知,是老百姓不买国内的,跑到远方买国外的,填写“舍近求远”。舍近求远: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第一处,不合逻辑,“精确”后应为确数,因此删掉“以内”;第二处,成分残缺,“突破”缺少宾语,应在“关键”后加“技术”。
故病句改为: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衔接和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是分号,说明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前句说“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后文与之照应,也应先说前提条件,再说结果,据此排除AB;再根据后文可知,中国之所以自主研发,是因为外国不肯提供技术,据此排除D。
故选C。



相关阅读
1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2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4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5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6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