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经济学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人帮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车。他随机向路过

发布时间: 2022-11-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著名经济学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人帮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车。他随机向路过的行人求助,发现半数以上的人都乐于出手相助。后来他改变了求助策略——他告诉行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将给予对方10美元作为报酬。这次竟然只有很少几个人愿意帮他,他甚至遭到一些人的白眼:“我没有时间,你用10美元去雇佣别人吧!”第三次,他改变了答谢策略——车被推出土坑后,他赠予每个施助者价值1美元的小礼物。这次他发现,施助者不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小礼物,还反过来对他表示感谢。
以上材料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小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关于求助方式的。材料中有三种求助方式,第一种是经济学家随机向路过的行人求助,半数以上的人都乐于出手相助,可见随机求助的方式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还算差强人意;第二种求助方式是他事先告诉行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将给予对方10美元作为报酬,这种求助方式似乎变成了交易,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因为这让乐于助人的善行体现不了人的美德;第三种求助方式是事后答谢,虽然礼物很小,但却让施助者事后很是高兴,因为这样做是对他们助人行为的肯定,是对他们无私美好行为的尊重和赞美。
求助方式的不同,使求助得到帮助的几率和施助者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我们的求助方式,以得到预期的帮助。随机求助的方式差强人意,这在周围人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得到帮助;用金钱作为报酬的求助方式不可取,这样让人情变得冷漠;求助后答谢更愉快的让人接受,这是对施助者助人行为的尊重和肯定。小礼物让施助者更开心,因为礼物的意义不是对他们的善行或者义举进行“定价”,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激和褒扬。
从施助者的反馈角度看,当某种行为出于道德考量时,即使没有任何报酬,人们也乐于帮忙,因为人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有道德、精神意义上的价值。如果给助人行为“定价”,那会让别人不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当然,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该答谢,但不是给钱,小礼物让施助者更开心,因为礼物的意义不是对他们的善行或者义举进行“定价”,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激和褒扬。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也无法“定价”的。如果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难免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生困境。金钱并不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有时候换一个事物,往往问题会迎刃而解。
写作指导:在文章的开头概括材料简短引入论点,如“不能用金钱衡量一切”;正文部分可以运用递进式结构完成写作,先写正确的求助方式,接着论述不能用金钱解决一切,最后论述应对施助者的精神给予肯定和尊重是最好的方式。可采用列举论证方法来充分说理,可列举事后给见义勇为者颁发荣誉称号和适当的奖金的事例来论证对人的精神层面的肯定和尊重更能让人接受,更能倡导善行。

参考立意:
1.求助的正确打开模式。
2.对善行精神层面的肯定更有效。
3.不能用金钱衡量一切。



相关阅读
1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2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3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4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6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