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民法典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分编中有专门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权益的保护规定,如有关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则要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同样,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礼之用,和为贵。”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中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睦、和谐观念。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文化滋养,很多理念已深深融入民法典条文中。
④诚信体现社会道德准则,也是民法典的重要原则。《论语》中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为,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条规定,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自哟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为秉持诫实、恪守承诺的道德规范提供了法律支撑。
⑤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中华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特点。《逸周书 大聚》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例如,在物权编中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澡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在合同编中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在侵权责任编中,设有专门章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进行规范。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群从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我国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因而是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B.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中华传统美德,民法典中多条规定都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扬。
C.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民法典分编专门对某些群体权益保护中有明确的条款规定。
D.儒家强调“信”,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基础;民法典规定,民事活动主体都要遵循诚信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段末有总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文章围绕我国民法典,多角度论证了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等的重要作用。
C.第③段引用《中庸》《论语》文句和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阐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的理念融入了民法典条文中。
D.第⑤段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既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传承和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 B
A.云南怒江州某法院公开审理七年级学生辍学案。全州53户家长或监护人因没有履行法定责任被责令送孩子回校接受义务教育。
B.伍某3岁丧母,父亲去外省当上门女婿,伍某随奶奶长大,40多年后,父亲突然回来,身体病弱,生活困难,伍某可以不供给生活费及医疗费。
C.张某把仿制玉镯按正品价卖给李某,后来李某发现了;虽双方在交易时己签定了买卖合同,但李某不能自认眼拙,自担损失。
D.浙江郑某在明知是危险废物且没有处置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收集、贮存、处置废旧铅酸蓄电池达5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
(1)D
(2)B
(3)B
【解答】
(1)A.“我国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因而是”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还有“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两点原因。
B.“历史文化基础是中华传统美德”错误,原文第一段只是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
C.“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民法典分编……某些群体有明确的条款规定”错误,原文第一段是“民法典分编中有专门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权益的保护规定”“……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偷换概念。
故选D。
(2)B.“多角度论证了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等的重要作用”错误,应该是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使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故选B。
(3)B.“伍某可以不供给生活费及医疗费”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由原文第二段“同样,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可知,伍某对其父有赡养义务。
故选B。
相关阅读
1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2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3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5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6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