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滋养。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记录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用史诗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史诗遗产中蕴含的独特精神标识,突出各民族史诗中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成为一种历史自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灵深处。
民族史诗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民族史诗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彰显着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用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研究成果,加强对民族史诗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再现中华文明从涓涓细流到百川归海的壮阔发展历程,用史诗遗产中闪耀的中华文明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民族史诗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基因,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华彩篇章。作为“一带一路”上传唱千年的文化瑰宝,《玛纳斯》等民族史诗不仅在我国新疆地区影响深远,而且在丝路沿线国家传播广泛。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在给联合国提议“设立《玛纳斯》史诗一千周年国际年”的决议草案中提到,《玛纳斯》因其宣扬全人类共同理想和价值,在中亚地区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是维系和团结各民族的重要纽带。一部《玛纳斯》,成为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典范。
用民族史诗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化史诗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弘扬史诗中蕴含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让民族史诗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绽放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
(摘编自杨涛《让民族史诗绽放新时代风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分挖掘和阐发民族史诗所蕴含的价值,有利于民族史诗的保护、传承、发展。
B.用史诗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让各民族认同中华文明,并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C.《玛纳斯》在新疆地区、丝路沿线国家都有广泛影响,推动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D.如果不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前提,就无法推动文明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对《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的评价引出论题。
B.文章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论述了“让民族史诗绽放新时代风采”这一中心论点。
C.论证主体部分以三个分论点的形式,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民族史诗的重要意义,论证层次清晰。
D.文章由《玛纳斯》扩展说理,以《玛纳斯》的影响阐释民族史诗的影响,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能体现柯尔克孜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还能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各民族的史诗,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国家研究成果的运用,有利于用史诗照亮复兴之路。
D.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提议“设立《玛纳斯》史诗一千周年国际年”,显示出《玛纳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影响。
答
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重要信息。
D.“就无法推动文明交流”错,过于绝对,原文是“用民族史诗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B.“‘总—分’的论证结构”错,应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先提出“加强民族史诗保护与传承,推动史诗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亟须充分挖掘和阐发史诗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用民族史诗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主体部分是三个分论点,结尾总结“用民族史诗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秉持……让民族史诗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绽放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
C.“层层递进”错,文中三个分论点“民族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滋养”“民族史诗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民族史诗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基因,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华彩篇章”是并列关系。
D.“文章由《玛纳斯》扩展说理”错,应是文章围绕《玛纳斯》说理。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有助于国家研究成果的运用”错,强加联系,第三段“用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史诗遗产中闪耀的中华文明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可见二者是“用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的两个条件。
故选C。
相关阅读
1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3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4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5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6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