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历史悠久。河南博物院有一件裴李岗文化的“乳钉纹红陶鼎”,距今有7000~9000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鼎。所谓【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先民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鼎就逐渐变成了礼器。传说禹曾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为九鼎,并在上面铸刻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是“九鼎”就有了王权 ② 和国家繁荣统一的意味。这个故事未必为真,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做了严格规定。【B】《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百姓自然就不能用鼎了。当然,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这些规定慢慢成了 ③ 。如曾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小国,但在其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竟然也发掘出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类似情况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并不少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有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
答
18.(示例)①眼花缭乱 ②至高无上 ③一纸空文
19.①A的引用不需出处,因为所引用内容只是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②B的引用需要出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论证观点,有了出处就表明内容准确,有来历,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前面是“无数菜式”,“令人”表明这是给人的感觉,菜式多,人们的感觉就纷繁迷乱,所以可填“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②处前面说的是“王权”,而“九鼎”又是王权最高的标志,所以这里可填“至高无上”。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形容地位很高。
③处后面的例子表明前面所说的关于鼎的规定没有用了,所以这里可填“一纸空文”。一纸空文: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两个引用的区别是有出处和没有出处,一般而言,不需要出处,是把引用的内容化到了自己的语言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是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
而需要出处,则是以有出处来表明引用内容的真实性,借以增强论证力度。据此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
相关阅读
1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2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3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4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6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