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发布时间: 2023-03-16
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人在这期间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这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了最好的休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人体神经系统会消耗较多的能量,① ,体内二氧化碳在平静呼吸时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使身体各器官产生困倦感。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时,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不仅打哈欠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会增加脑细胞的供氧,抬高人体的应激能力。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容易长久地保持一种姿势,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脑部活动能力减退,②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将头后仰,深深地打一个哈欠,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加快新陈代谢,有效地将胸中的废气吐出,③ ,这可以去除大脑中枢的困倦感,提高工作效率。
21.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21. ①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③增加血中氧气浓度(或“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
22.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会增加脑细胞的供氧量,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前后文“消耗较多的能量”“体内二氧化碳在平静呼吸时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可知此处是说,消耗能量时体内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填“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由“脑部活动能力减退”可推出,这样工作效率会降低,应填“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③新陈代谢加快,“胸中的废气吐出”则会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应填“增加血中氧气浓度”或“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①“不仅打哈欠”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改为“打哈欠不仅”。
②“增加脑细胞的供氧”搭配不当,“供氧”改为“供氧量”。
③“抬高……能力”搭配不当,“抬高”改为“提高”。



相关阅读
1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3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4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5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6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