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有赌胜负的意味,又是一件雅事,所以在唐代风靡朝野。
围棋在上层的盛行,特别是皇室对于围棋的热衷,无疑加大了围棋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据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记载,为了躲避安史乱军的烽火,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在逃难队伍里,就有围棋国手王积薪。王积薪是翰林院的棋待诏,专门侍奉皇室贵族下棋,给他们做顾问和指导的,可以说是我国围棋史上最早的国家认可的专业棋手了。如果遇到国际间的重大比赛,那么棋待诏可以代表国家去参加。
下围棋是件费体力、耗智力的高雅运动,同时也是有闲阶层的消闲活动。在古人的想象中,没有生命之忧、没有生活之虑的仙人最适合下棋,下棋是他们日常的消遣。所以就有了任防《述异记》中那个很有名的观棋烂柯的传说。说的是晋人王质到山里打柴,在山中看到两个童子旁若无人地下棋,棋下得非常精彩,把王质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看棋看得很专注,到终局的时候,忽然发现砍柴的斧柄已经烂掉了。等他回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年,和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死掉了。唐代不少人以之为典进行创作,如孟郊写有《烂柯石》,刘禹锡也曾在他的一首诗里说自己“到乡翻似烂柯人”。从这一传说和唐人的诗作,我们知道下棋在中国是很有传统的,是休闲的、高雅的,同时,也是消磨时间的一个方法,它使人在对棋局的专注中,忘记了光阴的流逝。
除了仙人之外,僧人和道士也大都喜欢下棋。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需要打发,所以下棋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读《全唐诗》,可以发现不少描写赠送僧人、道士的诗,都与棋有关。如杜甫的《因许八奉寄江宁昱上人》:“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温庭筠的《寄清源寺僧》:“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刘得仁的《山中寻道人不遇》:“棋于松底留残局,鹤向潭边退数翎。”吕岩的《赠罗浮道士》:“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或松下残局,送客而归;或一夜不眠,直至天晓。由此可见其生活之一斑。
与道士、僧人接近的,还有一类人是处士、隐士。在这些归于林下的人中,也有不少围棋高手。比如李商隐的《赠郑谠处士》:“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李咸用的《和友人喜相遇十首》:“数杯竹阁花残酒,一局松窗日午棋。”温庭筠的《春日访李十四处士》:“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都写出了他们与棋结缘的生活情态。与之相似,晚唐的司空图躲在王官谷的别墅里,过的生活也是“一局棋,一炉药”,像是一位隐士。(摘编自尚永亮《诗映大唐春》,有删改)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广泛流传。汉代,士大夫阶层及宫廷贵族乐于此道。东汉以后,围棋衰落,有绝迹之危。唐朝的帝王多爱好围棋,这是棋待诏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文武官员以及平民百姓普遍爱好围棋的原因之一。
《旧唐书·职官制》说,“中书省”下的“翰林院”设有棋待诏,是专门陪皇室贵族下棋的职业棋手,因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故有“国手”之称。
棋待诏的设立可以分为形成期与固定期两个阶段。唐玄宗以前,棋手候命于翰林院,等待天子宣召,并无官称。玄宗时才正式定为官职,即“棋待诏”。这种官职没有品秩,属于使职差遣之类,在翰林院中的地位比较低微。
棋待诏的棋艺活动,不仅仅是陪侍皇室贵族下棋,局限在宫廷的小圈子里与世隔绝,他们还从事以下几方面有意义的活动:
一、外交活动。如顾师言,接待日本国王子,切磋棋艺,成为中日围棋交流史上的佳话。《旧唐书》载: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三月己酉,日本国王子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这是一次中日之间的围棋对抗赛。由于水平相当,“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经过苦战,“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
二、参加公开的棋会和比赛。如王积薪,曾在燕公张说家、太原尉陈九言金谷园,与好手对局,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著书立说,弘扬棋道。比如,王积薪就著有《十诀》《金谷园局谱》《棋势谱》《凤池图》等。其中的《十诀》仅仅用了四十个字,就以极其简练的口诀,高度概括了围棋的基本理论和实战中的战略战术,其影响十分深远,自唐以后的历代棋手,莫不以它为座右铭。
棋待诏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在科举考试之外,士人和平民又多了一条晋身之阶,有许多人倾毕生之精力研究棋艺,成为职业棋手。
唐朝以后,宋朝仍设有棋待诏。明、清两朝的翰林院虽置有“待诏”,但已不见“棋待诏”这种名目。由此可见,棋待诏始于唐朝而终于宋,一直延续了500余牟,对围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唐代翰林设有“棋待诏”一职》,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人的想象中,无生命之忧和生活之虑的仙人,最适合既费体力又耗智力的围棋活动。
B.围棋在唐代能够风靡朝野,是因为社会上层,特别是皇室十分热衷于下围棋这项活动。
C.围棋活动为唐诗创作提供了有趣的素材,唐人诗歌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的围棋活动。
D.顾师言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日本国王子切磋棋艺,反复思考后才落子,最终取得胜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使用递进式结构,并引用大量诗句,论证了下围棋是有闲阶层的消闲活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B.材料一第二段引用《集异记》中的故事,是为了论证王积薪棋艺高超,是我国围棋史上最早的国家认可的专业棋手。
C.材料二从围棋的源流导入棋待诏的话题,先后介绍了棋待诏的由来、发展阶段、社会价值和主要职责,结构清晰明朗。
D.两则材料的内容都与围棋有关,材料一侧重从唐诗来谈唐朝的围棋活动,材料二则是介绍棋待诏这一特殊的官职。
3.下列诗句,不能支撑材料一“下围棋是有闲阶层的消闲活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张乔《咏棋子赠弈僧》)
B.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杜牧《送国棋王逢》)
C.半偈已能消万事,一枰兼得了残阳。(吴融《禅院弈棋偶题》)
D.闲对弈楸倾一壶,黄羊枰上几成都。(段成式《观棋》)
4.请根据材料内容,给“棋待诏”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说“木叶”》中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如“柳”“月”“鸿雁”等形象都有比较强的暗示性。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探究“棋”这一形象在古代诗歌中会具有的暗示性。(6分)
答
1.B(3分)(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一第2段,“围棋在上层的盛行,特别是皇室对于围棋的热衷,无疑加大了围棋的影响力和普及度”,由此可以推断社会上层,特别是皇室热衷于下围棋,只是加大了围棋的影响力和普及度,并非围棋在唐代能够流行的原因)
2.D(3分)(A项,“递进式”错误,应是并列式;B项,引用《集异记》是为了印证围棋在上层,特别是皇室中特别盛行的观点;C项,“先后介绍了棋待诏的由来、发展阶段、社会价值和主要职责”错误,应是“先后介绍了棋待诏的由来、发展阶段、主要职责和社会价值”)
3.A(3分)(A项主要表现围棋的竞技性,经历千回成败才能参透黑白运子的玄机)
4.棋待诏是唐玄宗时期设置的官职(1分),专门侍奉皇室贵族下棋(或“给皇室贵族做顾问和指导”)(1分),并负有参与外交活动、参加公开棋会或比赛、著书立说弘扬棋道等职能(2分)。
5.①“棋”暗含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②“棋”暗含对远离政治、隐逸江湖的向往。③“棋”暗含逍遥洒脱、不慕名利的志趣。(6分,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2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3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5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6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