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悲痛中
茅 盾
十九日下午三时接到我妻由上海拍给我的急电,报告鲁迅先生逝世,促我速回上海,真如晴天霹雳!我不能相信!十月十日下午,我到上海大戏院去看苏联名片《杜勃洛斯基》,恰好遇着鲁迅先生和他夫人、孩子,我们坐在一处,谈了好多话。十日离十九日不过八天,我怎么能够相信会出了这样大的乱子!
然而电文上明明写着"周已故",这“周”不是“大先生”还有哪个?不是他还有哪一个"周"能使我妻发急电来促我速归?
然而我却因为痔疮发作,卧在床上动不得。我恨极了这一次忙里偷闲的旅行!我发了个回电。仍旧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够勉强就道,夜里我躺在床上,回忆着十日和鲁迅先生在上海大戏院里的谈话,又回忆着十月二日(或三日)我和G君到鲁迅先生家里给他拍照那一个下午的谈话,又痛苦地猜想这“晴天霹雳”的来由。凭那两次最后的晤面,我不能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于十九日逝世,虽然和G君去访他那一次回来时,G君在车中对我说:“今天看见鲁迅的面色和精神比我意想中好些,可是他若不赶紧转地疗养,总是危险。”我又记起史沫特莱女士在八月初离上海去避暑时,也对我说:“他此时虽然好得多了,可是靠不住,一定要转地疗养!他自己总说不要紧,可是患肺病的人自己常常是乐观的啊!”八月中旬,鲁迅先生拣定了转地疗养的地点是日本镶仓。可是后来又不果行,夏天却已过去了。九月中我略见他,他说暑天已过,索性再过几时,或者到香港去换换空气。谁知道十月中旬忽然这晴天霹雳!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若能把转地疗养这问题很早布置得妥当,则鲁迅先生不至于因有事实上的一些困难而迁延了这三个月的工夫,我们太不负责,我们这罪不能宽饶!我们太不中用了!
十九日一夜,在这样悲痛回忆中过去。二十日清晨,我跳起来决定乘早班船再转火车,可是痔痛如刻,刚走得一步便蹲下了!我太不中用!我没有法子瞻仰先生最后的遗容了!
“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世界文化界也只有几个鲁迅,鲁迅是太可贵了!”——这是G君在十月二日和我去访鲁迅先生后回来时的话。但是,但是我们太不宝贵鲁迅了,我们没有用尽方法去和鲁迅的病魔斗争,我们只让他独自和病魔挣扎,我们甚至还添了他病中精神上的不快!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愧对那几位珍爱鲁迅先生的外国朋友!
(有删改)
文本二:
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
茅 盾
第一次见鲁迅先生,是一九二七年十月,那时我由武汉回上海,而鲁迅亦适由广州来。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个弄堂。那时我行动不自由,他和老三到我寓中坐了一会,我却没有到他富里去,因为知道他那边客多。
这以后,我长住上海,不再走动,所以和他见面的时候也多了。不过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私生活,亦不多。现在追忆起来,觉得有些事虽然未经人道及,但是大都牵涉到过去十年间文坛上的“故事”,此刻暂时不提起也好。此外,好像大家都已听说过,我如果再来写,亦殊嫌蛇足。无已,从他治病这方面说一件事吧。
今年是鲁迅先生的六十冥寿,如果我们是在替他做生日,该多么好!他五十岁生日那天,上海文艺界同仁曾在一个荷兰餐馆里为他祝寿。记得那天到会的外宾只有二三人。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或感觉到)鲁迅先生活不过六十岁!
不但那时,在一九三五年如果有人说鲁迅不久于人世,那一定会被认为是“黑老鸦”。鲁迅自己从未说他身体不好,人家看他也认为好;他精神抖擞地战斗着。但在这一年十一月,有人“发见”了鲁迅身体实在不好。
记得是十一月七日(苏联“伟大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上海苏联领事馆招待少数文化人到领事馆去看电影。中国人去的只有五六个,其中有鲁迅和他的夫人、公子。那晚上看了《夏伯阳》,鲁迅精神很好,喝了一两杯"伏特加"。史沫特莱喝得很多,几乎有点醉了;但在电影映完休息时,史沫特莱严肃地对鲁迅说:“我觉得你的身体很不好,你应该好好休养一下,到国外去休养。”
“我直觉到。我说不上你有什么病;可是我直觉,知道你的身体很不行!”
鲁迅以为她醉了,打算撇开这个话题,然而史沫特某很坚持,似乎马上要决定:何时开始治病,到何处去,等等。她立刻要得一个确定,并且再三说:“你到了外国,一样做文章,而且对于国际的影响更大!"
那晚上没有结论。但在回去的汽车中,史沫特莱又请鲁迅考虑她的建议,鲁迅也答应了。过了一天,史沫特莱找我专谈这问题。总结她的意见;她认为鲁迅如不及时出国休养,则能否再活多少年,很成问题。
鲁迅后来也同意了——虽然他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并且也谈到,在休养时间他有机会完成《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了。但在不再反对之中,鲁迅也表示了如果当真出国,问题却还多得很,终究还是不出去为好。
到那年年底,史沫特莱说是接洽已妥,具体地来谈怎样走,何时走的时候,鲁迅早已决定还是暂时不出去。有过几次的争论,但鲁迅之意不能回。鲁迅的意见;自己不觉得一定有致命之病,倘说是衰弱,则一二年的休养也未必有效,因为是年龄关系;再者即使在国外吃胖了,回来后一定立即要瘦,而且也许比没有出去时更瘦些;而且一旦出了国便做哑巴,也太气闷。
据我猜想,那时文坛上的纠纷,恐怕也是鲁迅不愿出国的一个原因;那时期有人在传播他要出国的消息,鲁迅听了很不高兴,曾经幽默地说:他们料我要走,我岂不走,使他们多些不舒服。出国问题争论的最后结果;过了夏天再说。因为即使要出国,也得有准备,而他经手的事倘要结束一下,也不是一二个月可以完成的。
不幸一九三六年二月尾,鲁迅先生就卧病,这病迁延到了秋季,终于不救。
(有删改)
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知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因痔疮发作,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但仍然希望第二天能赶回上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
B.“我”因不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逝世,就回忆起最近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来看,鲁迅先生的突然逝世完全没有任何征兆。
C."瞻仰""冥寿"等词语的使用,不仅使得文章的语言典雅,也使文章显得庄重,从而有助于作者表达对鲁迅先生无尽的哀思。
D.鲁迅先生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听了“很不高兴”的话也“幽默”地回复,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
7.关于文本二中写鲁迅先生“治病”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35年,鲁迅先生从未说他身体不好,G君看他也认为好,他仍精神抖擞地战斗着。
B.史沫特莱酒后建议鲁迅先生到国外休养,鲁迅先生认为她醉了,对其建议不屑一顾。
C.鲁迅先生后来对出国休养不再反对,但他表示出国还有很多问题,还是不出去为好。
D.鲁迅先生最终没出国休养,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一旦出了国自己便做哑巴,也太气闷。
8.《写于悲痛中》一文情真意切,鲁迅先生逝世给“我”带来的“晴天霹雳”之感一再出现。“晴天霹雳”之感蕴含着"我"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题为"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作者却不惜笔墨详写鲁迅先生治病之事,这是否矛盾呢?请简要说明。(6分)
答
6.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鲁迅先生的突然逝世完全没有任何征兆”不合文意。根据原文G君说的话“今天看见鲁迅的面色和精神比我意想中好些,可是他若不赶紧转地疗养,总是危险”和史沫特莱女士说的话“他此时虽然好得多了,可是靠不住,一定要转地疗养”,可知鲁迅先生的突然逝世是有征兆的。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特定内容的能力。A项,“G君看他也认为好”张冠李戴,原文是“不但那时,在一九三五年如果有人说鲁迅不久于人世,那一定会被认为是‘黑老鸦’。鲁迅自己从未说他身体不好,人家看他也认为好;他精神抖擞地战斗着”。B项,“鲁迅先生认为她醉了,对其建议不屑一顾”不合文意,根据原文"鲁迅以为她醉了,打算撇开这个话题……但在回去的汽车中,史沫特莱又请鲁迅考虑她的建议,鲁迅也答应了”可知。D项,“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一旦出了国自己便做哑巴,也太气闷”分析不当,鲁迅先生最终没出国休养,有多方面的原因,原文没有明确主要原因是什么。
8.①震惊。“我”收到妻子说鲁迅先生逝世的急电,感到震惊而不相信,因为八天前,“我”和先生一起看了电影,他还是好好的。②悲痛。“我”恨自己旅行在外而痔疮发作,卧床而不能速归,不能瞻仰先生的遗容;又痛苦地猜想这“晴天霹雳”的来由。③自责。史沫特莱女士在八月初就要求先生“转地疗养”,先生和我们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铸成大错,“我”非常自责,觉得“我们太不负责”“我们这罪不能宽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探究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一,梳理有关内容;然后理解“我”的“晴天霹雳”之感,分析蕴含的心理;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9.不矛盾。(1分)①详写鲁迅先生治病的事,体现了大家对先生的关心爱护,从侧面表现了先生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我”对先生的突然逝世难以释怀,却又不得不面对事实。(2分)②详写鲁迅先生最终没有出国治病,因为他要结束经手的事“也不是一二个月可以完成的”,体现了他忘我工作的精神。(1分)③先生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先生"曾经幽默地说:他们料我要走,我岂不走,使他们多些不舒服”,体现了先生幽默的性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
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 根据已有的研究,地球并非一颗实心球,而是具有圈层结构,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其下是很厚的地幔,还有一个相当大的地 【查看全文】
2 《懒爷》阅读答案-刘建超懒 爷 刘建超 懒爷出生在老街大户人家。 懒爷祖上经营药材生意,初始贩运药材,后来学做泡制,又引进种植,并有了自家的药材铺子。不仅在豫西老街,连豫东豫北都有懒爷家的店铺 【查看全文】
3 西瓜熟了阅读答案西瓜熟了 孙全鹏 ①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我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不无感叹地说:今年总算是个丰收年哪。 ②那几天,我娘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 【查看全文】
4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代中国文学述史秩序的调整和书写格局的重构。更重要的是,港台新武侠小说能够进入现代 【查看全文】
5 《日子》阅读答案与解析-陈忠实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 【查看全文】
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