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莱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莱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非常重要。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 大的错误。(原文有删改)
17.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 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19.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有哪些异同?(6分)
答
17.首先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接着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然后进一步阐述对另外两种文学批评的认识;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考据、批评与欣赏的关系点,每点2分。)
18.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三点,每点2分。)
19.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2分)
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2分)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2分)
相关阅读
1 祁茂顺阅读答案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
2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
3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4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
5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
6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