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随着艺术审美素养逐步提升,大众开始偏向于更有品位、更具精神内涵的城市景观。因此,构建新时代的城市之美不仅要求城市管理者注重城市文化建设,还需其具备较高城市公共艺术专业认知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优秀的城市管理者往往懂得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家和表现形式来诠释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而不是将“主题”硬生生植入生活空间。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在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里,《砖》文化景观墙以砖为载体,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不同时期的成都历史文化先段,其中一段呈现老成都生活场景的雕塑墙更是今人倍感亲切。城市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将艺术融入街头,灰砖虽不醒目,却与周围市井环境和谐相洽。这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凸显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深化了城市精神内涵,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③公共艺术鲜明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必然要服务于大众生活,才能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若想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社区群众需求、意见的深入调研。这条落叶景观道路遭到公众批评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调整方案,将有争议的作品撒除,这种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赞赏,但需要反思的是,在以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少一些“拍脑袋”决策,做好前期调研和品质把关?如何精准把握公众需求,形成合理完整的公共艺术运作流程?
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虽常被视作城市环境营造的配角,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展现着城市形象,承载着历史记忆,塑造着城市精神,为人们点亮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文化指引。因此,若能充分合理地发挥公共艺术功能,未来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必将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意义空间。
(摘编自马苏微《让艺术点亮城市公共空间》,《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的融合,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公共空间,又要对城市建设有长远的规划。
B. 随着大众艺术审美索养逐步提升,城市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更要有较高的专业艺术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C. 《砖》文化景观墙以灰砖为载体,展现出一段老成都的生活场景,与周围市井环境和谐融洽,凸显了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
D. 优秀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具有承载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精神、提供文化指引等多种公共艺术功能,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提出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融合的见解,列举反面事例论证公共艺术在地性对凸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性。
B. 第二段论述了构建新时代的城市之美对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强调要打造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
C. 第三段列举有关部门迅速调整落叶景观道路方案这一事例,直接论证了公共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观点。
D. 文章从凸显城市特色、服务大众生活等多个层面论证了优秀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它的前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落叶景观道路被网友吐槽,是因为城市管理者试图用假花、假枫叶装饰街道的做法,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B. 把古建筑街区变为小吃街,将喷泉广场作为标配,此类做法罔顾艺术水准,抛弃本地文化根基,一定不会成为佳话。
C. 只要能够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家和表现形式来诠释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城市管理者。
D. 要想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就要对他们的需求、意见深入调研,这是由公共艺术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为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的融合”,错。原文是“若欲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融合以凸显城市特色”,是假设的,选项A将假设的“若欲将”变成的事实的“为了”。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直接论证了公共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观点”错,根据原文“若想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社区群众需求、意见的深入调研。这条落叶景观道路遭到公众批评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调整方案,将有争议的作品撒除,这种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赞赏”,可知列举有关部门迅速调整落叶景观道路方案这一事例是为了论证“若想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社区群众需求、意见的深入调研”。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一定不会成为佳话”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最终必然难成美谈”;C项“只要……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城市管理者”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优秀的城市管理者往往懂得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家和表现形式来诠释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D项“就要对他们的需求、意见深入调研”错,根据原文“公共艺术鲜明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必然要服务于大众生活,才能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知,要想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就要先服务于大众生活。故选A。
相关阅读
1 祁茂顺阅读答案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
2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3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
4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
5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
6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