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5-15
“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
中国饮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深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和”观念使得中国饮食活动充满了辩证意识,呈现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状态。中国古代的美食家同时又是美学家,从孔子到孙中山皆如此。他们多以美学思想来阐述饮食文化,或以饮食现象来说明美学深奥的道理。这样,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了起来,扼制了中国饮食文化本身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饮食发达而理论水平萎缩的不平衡现象。还有,一些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在美食中得到潜在的反映,如尊卑、长幼的封建道德观和中庸、和谐的传统美学观,无不灌注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之中,致使饮食活动中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在餐桌上装进了如此多与“吃”无关的东西,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
中国饮食最有魅力也最富美学色彩的就是“调和”。但是“调和”的中心是“五味之和”,根本目的是要调出“嘉味”,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也就是说,中国饮食忽视了其根本目的——为人体提供所需的一切养分,没有很好地较科学地将饮食的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的物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既是深刻的,又是片面的。
中国饮食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高度发展,使烹饪成为艺术。同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饮食不仅仅是延续生命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出于保健养生的需要,甚至也不仅仅出于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的需要,而是一种在严格规则支配下的郑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超越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这便使得人类从最初的味觉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很不相同的东西。于是,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活动又深深地陷入功利之中,和礼仪及伦理教化、真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万建中《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
B. 封建道德观和传统美学观灌注于饮食活动形成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
C. 把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装进餐桌,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
D. “五味之和”是中国饮食“调和”的中心,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
B. 文章列举孔子和孙中山的例子,证明了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
C. 文章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超越功利欲望满足”和“陷入功利”的矛盾特点。
D. 文章仅论及中国饮食活动与礼仪等联系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饮食就不能给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
B. 如果没有阴阳五行学说,中国饮食活动就无法充满辩证意识,并呈现千变万化。
C. 因忽视了饮食的根本目的,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除深刻外又是片面的。
D. 饮食对满足延续生命、保健养生、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等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张冠李戴。结合文本内容“‘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分析可知,“和”的思想对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作用是“促进”,而非指导其产生。“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的是中国饮食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C项,“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分析可知,原文认为是“对‘吃’的异化”,不是递进关系。D项,“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混淆是非。结合文本内容“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分析可知,原文是“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分析可知,饮食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除封建社会外还有奴隶社会。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如果没有……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分析可知,“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的原因。故选A。



相关阅读
1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

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

2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

3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4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

5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

6 祁茂顺阅读答案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