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量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5-19
阅读的重量
铁凝
⑴人们有时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读”和“看”的界限日渐模糊。现在,看图被称为“读图”,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⑵在我个人的体验中,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不同的年代,阅读在人的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重量。
⑶七十年代阅读带给我重量级冲动。七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限制阅读的文化贫瘠的时代。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上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很想肯定自己,让我生出一种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在那个特殊年代,《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这重量让我精神上的颓靡被击碎,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另一本书《聊斋志异》。在那个沉默、呆板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我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有那么神异、飞扬的想象力,为我当时有限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有趣味的空间。
⑷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到乡村接受再教育的岁月里,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那些大书陪伴他度过了沉闷的青春期。问他当时为什么读它们,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⑸今天想来,类似上述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⑹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和开放,曾经出现过千百万人奔走相告,争读一篇小说的时光。也曾经有人在图书馆把喜爱的、十分抢手的一部几万字的小说手抄下来,为的是可以反复阅读。我认识的一位记者当年是煤矿工人,他就是在挖煤的间隙,在阴潮、黑暗的坑道里,借着安全帽上的矿灯,苦读了上百本中外名著。也还有不计其数的大学生,因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夜夜超负荷阅读, 造成终生眼疾……群体兴奋的八十年代,阅读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嘡嘡作响,使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化品质有了某种异乎寻常的嘹亮音色。
⑺阅读的无用之用如前所说,阅读是有重量的,这重量让我们对阅读的重要毫不怀疑。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我所说的“轻”包含了阅读“无用”的一面,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心境的解放。秘鲁有一个小城市,那里的警察性情特别暴烈,市民很有意见。市长没有给那些警察任何处罚,他用了一个无用的办法:给他们放了三天假,同时赠给每人三部文学作品,希望他们在假期里读完。警察们读了这些书以后,性情竟有了改变,对市民的粗暴态度亦有所缓解。我并不知道他们读的是什么作品,也许在不经意的阅读中他们想到了他人的存在,还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这便是阅读的无用之用吧,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这里的“无用”本身便是作用了。
⑻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的滋味如同徐志摩诗中的几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的必须,但它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3.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第①段的两层语意。
14. 文章第③段“七十年代阅读带给我重量级冲动。” 联系文本,简要概括“重量级的冲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15. 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群体兴奋的八十年代,阅读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⑵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
16.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3. ⑴“读”和“看”的界限日渐模糊。⑵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欣赏式阅读)被快速阅读(浅阅读)替代。
14. ⑴精神上获得力量。⑵生活上获得趣味。
15. ⑴全民热衷阅读。(社会良好的阅读氛围。)⑵阅读对人心境的解放。(阅读对人心境的影响。)
16.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相关阅读
1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

2 祁茂顺阅读答案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

3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

4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5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

6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

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