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之本体》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5-27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国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数,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爽高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的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 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C.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D. “国学”的“国”可指“国家”,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
B. 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的概念,最后明确了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C. 文章结尾,举日本事例,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
D. 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采用递进结构,论证层层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
B. 从时间上看,“国家”在阶级社会才产生,因此“国学”也应该诞生于有阶级之后。
C. “国学”与“国家”的自然环境、国民性格密切相关,后者决定着前者的内容。
D. 我国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C项,“区别主要在于”错误,原文只是讲了“祖国”和“国家”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强调此区别是主要内容。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D项,“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采用递进结构,论证层层深入”错误,本文没有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提出——分析,论证也不是层层深入、递进式,说明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时是并列关系。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B项,“诞生于有阶级之后”错误,“国学”的“国”也指“祖国”,“祖国”产生于阶级社会之前,故不能推断“国学”产生于有阶级之后;C项,“后者决定着前者的内容”错误,“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并未决定“国学”的内容;D项,“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错误,曲解文意,研究中国的“国学”主要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但并不排斥外来文化。故选A。



相关阅读
1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

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

2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

3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

4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5 祁茂顺阅读答案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

6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