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不行》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7-08
三思而不行
①鲁国正卿季孙行父,谧“文”,史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孔子含蓄地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②如今很少有人认真读古代典籍,以讹传讹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这句“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孔子反对的。
③季文子是一个乡愿式的人物,极世故,极精于算计,算来算去,算到最后,总是为自己打算。岂止是他,任何一个人,祸福利害计较太深,总不能见义勇为。所以,孔子说,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缩,长此以往,人便猥琐;人一猥琐,便不足观。
④明人李贽倡“童心说”,说人必须保持一颗童心,方为真人。
⑤如何是童心?李贽的解释非常精彩: “最初一念之本心!”为什么是“最初一念”?因为,最初一念的判断,往往是价值判断,是对善恶美丑判断!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行窃,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一个犯罪行为,必须制止。
⑥但是,第二、第三反应呢?就很可能是这样:我制止他,我会不会受到伤害?我还是不管了吧?
⑦钱穆注《论语》,于此则下注日:“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
⑧孔子为什么反对三思而后行?因为,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文/鲍鹅山,有改动)
16.下列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阐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做事不能太过谨慎。
B.考虑得太多,人便渐渐委琐。
C.人必须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D.做事贵于果断坚决,不要过多计较私利。
D
1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很多人误解“三思而后行”,只为证明很少有人认真读古代典籍。
B.第③段孔了反对“三思而后行”,其实是反对人过于精明世故,过于计较祸福利害。
C.第⑤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突出了“最初一念”的可贵。
D.第⑧段结尾运用了设问,引人思考,指出“三思而后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A(是为了证明很多人曲解了“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2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

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3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4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6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