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阅读答案-陈来

发布时间: 2019-10-08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⑥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论语》一上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果从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仁”是最主要的,但若从整体上来讲J7从后来的学术发展的争论来讲f其核。观念则是“学”。虽然孔子时代的“学”是“六艺”,但也得承认,在这种人文知识的学习中,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⑦到了宋代,重视读书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加强.朱子的出现把孔子的传统大大加强了,因为朱子讲“格物致知”,“格物”归根结底就是读书.从整体上来讲,朱子学这个庞大的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学习。朱子的哲学就是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个哲学论证。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学习、强调读书。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熊不追溯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人民日报,2019年2月1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B. 知识与智慧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C. 多数读书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 人文学者读书都是以‘ITC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传承了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B. 文章引用陶渊明的话和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C. 文章运用讲道理、举例子、作对比等论证方式来论证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
D. 文章从反面论证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是读各种书的最好方法,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B. 只要读书,就能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就得出正确结论。
C. 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读书、强调学习。
D. 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自古以来,“读书人”在民间都是很受尊重的。


1. D    2. D    3. 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都是”太过绝对,由原文 “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 ’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的“大概”“比较接近”看出是推测语气,并不是绝对语气。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原文中王阳明的心学观点是“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 读书是没有用的。”“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 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这是作者 的观点,张冠李戴。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原文第二段“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 书诀……”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并非是读各种书的最 好方法;B 项,“只要……就能……”过于绝对;D 项,由原文第八段“在这 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中“这方面”指上文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 原文还有时间限定“明清以来”,而且“基层社会”与“民间”不是相同概念,不能替换。故选C。



相关阅读
1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3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

4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5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

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