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12-31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
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一种“业余精神”传统,即“画画应是文人业余的艺术修养”。一方面,文人追求一种完整人格,反对职业化艺术;而现实中,很多文人却不得不靠绘画来谋生。这就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错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上溯到孔子时代。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应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不应成为擅长某种技能的器具。这种文化心理逐渐发展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延伸到文学、建筑等领域。随着财富增多和教育水平提高,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边做官边画画的业余之路走不通了,所以文人开始以绘画等才能谋生,成为职业画家或作家。但画家如果是职业的,他就很难被主流艺术评价体系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为了赦免文人成为职业画家的过错,人们把评价业余画家的标准用在这些职业画家身上。这给中国绘画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书画交易中,画家不会公开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是不被主流标准所认可的职业画家。有身份的画家会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并且会刻意将自己和所谓的“画匠”区分开。而在欧洲,拉斐尔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讨债却可以成为美谈。
其次,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是基于业余精神影响的艺术标准:要超越实际功能、专注图像之外难以捉摸的文人意趣。元代以前,中国画也提倡“师法自然”,唐代韩干在马厩中向马学习,北宋范宽在自然中向山水学习。但元代以后,描绘真实不再是作品的追求,画家也就不再写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解释得很妙:文人画不在考究艺术功力,而在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所以直到今天,哪怕是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画时,都知道作品是画家为表达自我而创作的。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而不像西方艺术那样关注图像本身。书画交易中鉴定用的也是相同标准,更强化了这种标准的权威性。
第三,对中国文人画题材的影响。虽然画家以“业余精神”标榜自己在作品中的自我表达,但是他们并不能像业余精神所要求的,只把作品给真正懂他的人欣赏,买家对创作也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改变画家的创作方式。如郑板桥一年能挣一千多两银子,他中等尺幅的作品是四两银子一幅,他不得不快速生产作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只能使用梅、兰、竹等热门主题和重复的笔法。这就造成了中国艺术史评价尺度和画作题材都越来越单一。宋元之后所有不和谐的题材,比如战争,比如鬼怪,几乎都被淘汰了,只留下能表达文人情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这对画家的创造力是很大的限制,画家想选择违反潮流、有所创新,变得比任何时代都艰难。
(节选自高居翰《画家生涯》)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不器”的观点导致中国历史上对专业技术的蔑视,造成职业画家缺失。
B. 中国画宋元时风格大变,其重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
C. 西方绘画看重图像本身,欣赏和鉴定中国画时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因素。
D. 市场对创作有一定决定权,这造成中国画中山水、花鸟等题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了中国文人画家“业余精神”的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并以之贯穿全文。
B. 文章通过分析“业余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厚广阔的宏观视野。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外比较视角,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得出清晰结论。
D. 文章逐层指出了“业余精神”给中国画带来的影响,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是随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B. 宋元前,主业为官、业余作画现象大量存在是“业余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
C. 业余精神让中国画从追求写实到追求难以捉摸的意趣,丧失了可贵的写实传统。
D. 历史上可能有些颇具个性的画家选择个性题材,但其声名却很难流传下来。


1. B    2. C    3. C
【1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考生要熟悉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常常会设置“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指代错误”“混淆概念”“混淆是非”“混乱因果”“无中生有”八种陷阱,我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格外小心。A项无中生有,选项对应文本第二段,文本指出“君子不器”造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但未提到“导致对专业的蔑视”;“造成职业画家缺失”错误,中国古代并非没有职业画家,如文中提到的“画匠”。C项歪曲文意,该项对应文本第四段,文本说“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并不是选项说的“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选项表述有误;D项范围扩大失当,中国画花鸟、山水等题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宋元以后才出现的。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议论文本论证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要在阅读中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去辨析选项。选项C是对文本论证过程的分析,“立足于中外比较视角”不符合文章内容,本文是立足于中国历史的,文中几处与国外对比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含义及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锁定答题区间,在全文或局部筛选信息;最后挖掘隐含信息,进行题文对比。此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选项C歪曲文意,“丧失了可贵的写实传统”认定写实才是绘画的优良传统,与原文观点不一致,原文认为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故选C。



相关阅读
1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

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2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3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5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