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精度从何而来?
③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轨道动力学专家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测算卫星定轨精度的最佳方法。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时,我国还没有测算轨道精度的方法。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李济生心里萌生:一定要提高中国的定轨精密!从2公里到500米、300米、100米、1米,到最后的厘米级,在这个愿望的支撑下,中国定轨精度在一步步提升。终于,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正是对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责任给了李济生不断攻克难关、追求精度的热情和动力。【甲】精度的追求,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
④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酿成飞船坠毁宇航员惨死的悲剧。悔之晚矣!一丝一毫的疏忽都会成千古之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凡的成就,一定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当年,邓稼先带领团队操作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只为原子弹指标的精确;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做好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乙】“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精度之要,是毫厘之间的苛求,更是对极致一丝不苟的追求。
⑤精度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蛟龙号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大国工匠——钳工顾秋亮功不可没。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的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被称作“顾两丝”(两丝即0.02毫米)的顾秋亮。在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双休日加班是常事。为了蛟龙号,他3个月里瘦了13公斤,家人最需要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不断的捏捻搓摸,顾秋亮的手掌光滑得连指纹打卡都成问题。但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付出,成就了蛟龙号的中国精度。
⑥今天,从阅兵到各行各业,精度已经成为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与写照。精度从何而来?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追梦人,让我们以中国精度为标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华章。
22.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最恰当的是(2分)
A.精度是阅兵训练正规化、精准化的专业训练,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
B.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来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精细品质的追求。
C.以崇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依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去不懈追求,就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度。
23.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从阅兵仪式上的精度引出干事创业的精度,并用大国工匠等例子强调中国精度的高标准,引出下文对精度的论述。
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
C.第④段先提出观点“精度源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接着举前苏联宇宙飞船因忽略小数点失事的反面例子和名言论述了疏忽的危害,然后举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论述了严格要求与执着追求对精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总结。
24.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3分)
【材料】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0.01秒。从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
答
22.分项赋分:选C,2分;选B,1分;选A,0分。
23. B (2分)
24.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乙】处。因为此材料举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难关,成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的事例,体现了一丝不苟态度和追求,与第四段论述的重点“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是一致的。

相关阅读
1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
2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3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5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