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纲要》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③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④“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⑥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这里面的“德”,内涵丰富,包括两个层面,“先善其身的私德”和“相善其群的公德”。
B. 《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C.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
D.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们应把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B. 文章第①认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从“公德”角度进行论证。
C. 文章第④段列举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D. 文章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现出作者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乐观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
B. 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 “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D. 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错误,依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可知,“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的是“《纲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从正面论证”错误,“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等内容应是“反面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正确。
B项,错误,因果倒置。依据“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可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社会公德是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所以它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项,错误,说法绝对。“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错误,依据“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可知,克服狭隘心理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项,错误,曲解原文。“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不等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故选A。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2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4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5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6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