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0-02-15
材料一: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姜松:首先,让孩子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发展进程,什么物件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了解自然世界的历史和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大事。学习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等等。其次,培养视觉认识能力。在博物馆里接触很多与艺术相关的展品,进而分析美的构成,品味风格的演进,提高审美水平。面对能打动人的艺术品,小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赞美,会对他未来的生活、他的完美人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徜徉在博物馆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学会安静地、耐心地观察事物,这样就会多几分从容,少些许浮躁,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会安排现场互动节目和情景对话,让他们谈自己的观感,在开发、引导中提高认知水平。我觉得博物馆最有趣的事,就是把历史背景连成一条线,就是在策展,让你更多的去用你自己的想法把博物馆不同的展品连在一起,所以针对高中年龄的孩子们,培养他们的策展能力,就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一项内容。
        (摘编自央广网《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看博物馆》 2018年2月1日 )
材料二:
2010-2018年我国博物馆数量(个)

2010-2018年我国博物馆观众人数(亿人次)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达11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其中“90后”占比43.2%,“95后”占比24.9%。不过现实当中,有些不文明的行为让博物馆“很受伤”,比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在博物馆吃东西、随意触摸展品现象。还有少数家长在参观过程中放纵孩子随意嬉闹、破坏展品,甚至还有个别参观者乱吐口香糖。这些行为,与自我陶冶、共建参观文明的精神格格不入。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博物馆无论大小,都要求前来参观的游客进馆后保持安静、做到文明,这不仅是为了不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面对先人留下的文明成果,需要保持足够的尊崇与敬畏。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辅导,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进而对那些历史和文物产生敬畏之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家长和老师更要为孩子们做好文明参观的表率,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对孩子的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和纠偏。其次,对博物馆来说,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博物馆庄严性;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如设置“黑名单”,将不文明参观者纳入信用惩戒,借助网络曝光等等。
(摘编自泉州文明网《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底色”》2019年8月1日)
材料四:
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各个显眼的地方张贴有文明标语、在馆内每个展厅内安排有文明劝导秩序员、保洁员,但不文明现象仍然未能断绝。针对屡禁不止的乱象,博物馆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呢?
首先,开发更易于观众接受的引导方式。深入了解观众需求,在解决休息设施、安保等常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观众的年龄、性别、兴趣偏好等不同特性,结合本馆定位和藏品特色,利用科技、艺术等多种元素,开发更易于观众接受的引导方式。当前,多数观众知道要在展厅内保持安静,但并未意识到在非展厅的开放区也应举止文明。博物馆是否可以通过提示和艺术性引导培养文明参观习惯呢?除了日常观众参观行为的规范,观众有序离馆也是文明参观的一部分。闭馆前十分钟,博物馆一般会用轻音乐加广播提醒观众离馆。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观众不能很好地配合离馆工作,造成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不必要的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博物馆需要提前说明离馆时间和要求,进行文明规劝。另一方面,观众要主动配合博物馆的工作,合理规划参观时间和行程。这些都属于文明参观引导工作的完善。
除了做好本馆基础服务外,博物馆还可以联合学校、家庭、艺术教育机构、媒体等社会力量,加强对文明参观的宣传普及。相信会有更多博物馆在此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当然也需要观众配合,共同维护观展文明。
         (摘编自弘博网《面对不文明行为,博物馆有何妙招?》 2019年8月1日 )
4. 下列不属于关于博物馆作用和意义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对那些历史和文物要有敬仰之心。
B.让人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了解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物件,学习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等。
C.把历史背景连成一条线,让人们更多的去用自己的想法把博物馆不同的展品连在一起,培养人们的策展能力。
D.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博物馆的修建和观众数量来看,博物馆实现了从文明的收藏者、保管者,到文明的守护者、传播者的“华丽转身”。
B.参观者参观博物馆时的不文明行为让博物馆“很受伤”,主要是博物馆没有做好文明参观的宣传工作。
C.从全国修建博物馆的数量和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的次数来看,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们对历史、艺术、文化等的重视。
D.博物馆保存着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是神圣的殿堂,同时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参观者应做到文明参观。
6.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做到文明参观博物馆。(6分)


(4)A.“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对那些历史和文物要有敬仰之心”说的是我们应该做的内容,而不是“关于博物馆作用和意义”。
(5)B.“主要是博物馆没有做好文明参观的宣传工作”错误,结合“比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在博物馆吃东西、随意触摸展品现象。还有少数家长在参观过程中放纵孩子随意嬉闹、破坏展品,甚至还有个别参观者乱吐口香糖。这些行为,与自我陶冶、共建参观文明的精神格格不入”可知,这与公民自身素质以及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
(6)参观者:作为参观主体,要自觉接受教育和引导,增强文明参观意识;
博物馆:明确观众参观行为规范,并进行人性化引导;
社会: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力量要加强文明参观宣传与教育,并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2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4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

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5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6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