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孤鸿海上来阅读答案-张九龄

感遇①
张九齡
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③。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为第四首。②池潢:池溏,这里引申为护城河,借指皇室。③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孤鸿是自喻,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奸臣。全诗以孤鸿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愤情怀。
B. 前两句写经历过大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对潢池却不敢眷顾:然后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
C. 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其,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险恶用心无法实现,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超逸。
D. 杜甫《春望》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著兴衰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全诗格律严整,与该诗在体裁和情感上都不相同。
15. 古人评论:“九龄才思敏捷,诗意超逸。”请你简要分析这首诗前四句的表达技巧。


14. A  A项,“全诗以孤鸿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愤情怀”说法错误,此诗诗人以“孤鸿”自喻,抒发的是自己高逸的情怀,没有悲愤。特别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站在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
15. ①托物言志:本诗借“鸿雁”的孤独诉说自己不公正的政治遭遇,借孤鸿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表现出他超逸的情怀。②对比:通过一独一双,一大一小的孤鸿和翠鸟的对比,写出了孤鸿的失意和翠鸟的得意。③比喻:诗人以孤鸿自喻,双翠鸟喻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权臣奸相,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④用典:“三珠树”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这里用来指朝堂,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前四句的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答出来,同时,诗人通过表述技巧所要抒发的情感也要分析。
第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采用对比的手法,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孤”和“双”对比,大“鸿”和小“鸟”对比,生动形象写出孤鸿的失意和翠鸟的得意。另外,“孤鸿海上来”,诗人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相形之下,更突出它的孤单寥落。
第二,“孤鸿海上来”“侧见双翠鸟”,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权臣奸相,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第三,“巢在三珠树”,诗歌注释中有,“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三珠树”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这里用来指朝堂,诗人采用用典的手法,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双翠鸟”的得意之态。
第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对护城河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侧见”一词,一是说明“双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让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双翠鸟”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鸿雁”来诉说自己不公正的政治遭遇,借孤鸿在海上翱翔来表现出他超逸的情怀。


相关阅读
1 古诗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 【查看全文】

2 林亭寓言翻译赏析_林亭寓言原文_作者张九龄

《林亭寓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查看全文】

3 高斋闲望言怀翻译赏析_高斋闲望言怀原文_作者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 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岁华 【查看全文】

4 初发道中寄远翻译赏析_初发道中寄远原文_作者张九龄

《初发道中寄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 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 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 【查看全文】

5 古诗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 【查看全文】

6 古诗与生公寻幽居处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