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交融的。25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发出感叹

发布时间: 2022-04-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交融的。25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发出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是说,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巍峨的山川、精湛的艺术,乃至高尚的人格无不体现这种交融与共生。

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是一则哲理性的观点。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相互交融。第二句话,引用孔子的名言“尽美矣,又尽善也。印证以上观点,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对这句名言做了阐释。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界定出“美”的两个层次:一、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二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第三句话则是给了阐释这种交融与共生关系的三个角度。一是从外在感官的角度来考察“美”与“崇高”的交融关系,巍峨的山川(崇高)带来的壮美,强健的体魄(崇高)带来的阳刚之美;二是从艺术的角度:精湛的艺术(比如豪放词、宏大的交响乐)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三是从道德的角度,家国情怀等带来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人格美。
二、对写作引导语的理解:
写作引导语对学生写作进行了提示与限制。“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说明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及含义来审题立意,不能脱离开“美”与“崇高”两者关系来立意。“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可见一定要写出你对“美”与“崇高”两者关系的哲理性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度。“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提示写作者要以青年的视角,结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看待两者之间的交融与共生。要谈到对这个关系的正确认识带给青年个人及国家的影响,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
三、常规写作要求部分,确定了材料的限制及常规的写作要求。
要求选好角度,引导学生考虑立意时哪些角度是好的角度。比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外表的漂亮固然是美的,崇高的人格才更能衬托美。这无疑是最好的角度。谈巍峨的山川(崇高)带来的壮美、强健的体魄(崇高)带来的阳刚之美、精湛的艺术(比如豪放词、宏大的交响乐)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也是合适的角度。但如果谈这些角度时,不能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来谈,就不能上一档文。

【参考立意】
1.育人格之美,担时代使命。
2.外表固重要,道德美更甚
3.尽善才是至美



相关阅读
1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一) 我的家乡洞口,有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特产雪峰蜜橘。而我要介绍的是家乡的洞口塘。 有山的地方一般是有水的,洞口塘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条大河,形状 【查看全文】

2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写作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查看全文】

3 描写春天树的作文

描写春天树的作文 (一)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栽着许多柳树。 春天柳树长出了点点嫩芽,微风轻轻地吹着细长的柳枝慢慢地长长了,树干也变得粗了、高了。夏天 【查看全文】

4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查看全文】

5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广东省高三适应性考试)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 【查看全文】

6 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交易翻开2018年5月20日的人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