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意为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对于身兼多重身份的我们来说

发布时间: 2020-12-0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场,意为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对于身兼多重身份的我们来说,一个时空的在场,则意味着另一个时空的不在场。
除了不可避免、无法选择的客观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具有自主选择性的情况。对此,有的人选择在场,有的人选择不在场。这一类在场与不在场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权衡与思考。
某杂志以“在场与不在场”为话题向读者征稿,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向该杂志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属于抽象概括型作文题。题目材料没有出现具体的历史故事、生活或者社会事件(比如2016年全国1卷的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2020年全国1卷的齐桓公、管仲、鲍叔),而是通过凝练的语句将生活中人们会遇到、经历的现象或者事情概括起来,让考生在思考和行文的过程中,代入生活体验,进而形成个人感悟。这一类型作文题的典型题目有2020年浙江卷的“个人定位与家庭期望、社会角色的落差或错位”、2020年江苏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020年全国3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如何在确定与不确定的世界中成长”等等。
这道作文题的拟写,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的。一、落实立德树人
高考高举着立德树人的大旗,模拟考也不例外。题目中对“在场与不在场”的讨论已经除却了不能进行自主选择的情况,那么“在场与不在场是一种选择”,选择基于权衡与思考,而这个权衡与思考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在场”的字面意思是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实际上,在场意味着责任、担当与付出。在一些重要的角色上,在一些关键的场景里,在场则意味着肩负起了时代的使命,是一种家国情怀,这是对考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引导。然而,“一个时空的在场,则意味着另一个时空的不在场”,一些不在场或许没有那么崇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一种自由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在一定条件下,尊重他人的选择也是一种美德。
二、依托具体情境
在现实生活,在场与不在场的选择随处可见。因为每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随着年纪渐长,身份和角色越多,而看到的他人在多重身份中的“在场与不在场”选择也会越多。在疫情不明朗且不乐观的时候,钟南山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出现在武汉;在湖北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当正值春节,家人团聚的时候,全国的抗疫队伍们在湖北抗疫现场,为保护群众生命健康舍身忘己;而当烈火熊熊的时候,消防员逆行于火灾现场,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除了这些伟大的在场,还有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做好本分工作的“打工人”的在场,在社会进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现实社会中有一些责任缺失、角色缺位的情况,比如玩忽职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等。

三、提升思辨能力
这道作文题也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因为在场具有不可兼容性,一个时空的在场,意味着另一个时空的不在场,所以,在场与不在场是矛盾的;那么,在场与不在场的选择,则是主次、轻重的衡量的问题;而对在场与不在场的具体看法和评价,还得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考生在写“在场”或者“不在场”的时候,不能只写其中一个,同时还要兼顾另一个,理清并阐明两者关系。
可能这道作文题从空中落地有点不容易,但是当我们学会把抽象哲理还原到生活,由感性的生活体验升华到理性的哲理思考的时候,将“虚则实写,实则虚写”的写作技巧落实到位的时候,那么问题就能由抽象变为具体了。

具体细则
(建议平均分控制在接近45分,鼓励好作文往高分打,拉开好作文与差作文的差距)一、题意1、符合题意。
能够围绕“在场和不在场”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论述,能够紧扣材料,有联系现实生活,并且理清两者关系(思辨);一类文(54-60)要有理清两者关系(思辨)这一点,其他的不作要求;可以有适度的延伸拓展,但是不能超过全文字数的三分之一。
2、基本符合题意。
能够围绕“在场和不在场”、“在场”或者“不在场”这些关键词进行论述,能够紧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其中写到两个关键词为佳,只写到一个而完全未谈及另一个,酌情扣分(不能超过50分)
3、偏离题意。
抛开关键词“在场”和“不在场”,完全脱离材料而大谈特谈其他。
二、文体
向杂志投稿,写成一篇文章即可,无需写成书信格式。



相关阅读
1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

2022年中考作文题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 【查看全文】

2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其结果是一件本需做一次的事,却不得不回头重复多次。 【查看全文】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读名句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 【查看全文】

4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时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不知道该往哪里游,还要游多远才能上岸,越游越 【查看全文】

5 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小初高各学段。劳动成为中学生的必修功课,你在劳动教育中受到了哪些启示?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 【查看全文】

6 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

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柠檬精、断舍离、文明互鉴、我太难了、霸凌主义、XX千万条,XX第一条等八个流行语。 看到上面八个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