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自古就寄托了浓浓的情思和团圆的期许。但在疫情反弹的背景下,2021年春节,更多人选择了“不回家乡,就地过年”。以本地游、城市游为依托的各色花样翻新的“微旅游”“微度假”火爆一时;春节观影成为新年俗,据统计今年的春节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刷新春节档影史纪录。
作为中华民族群体性的文化符号,清明节已经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而今年的清明祭扫活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风尚。很多地方发出“以鲜花寄哀思,以礼炮换鞭炮”“云端寄托哀思,网上文明祭奠”的倡议,提倡以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代替祭祀旧俗,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文化传统。
这些年节习俗的改变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一名高中学生的身份为某报社举办的“新时代的年节习俗”主题征文活动写一篇征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展形式,传承文化
新春伊始,孩童们点燃一串串鞭炮,接过“压岁”红包,挨家挨户地向长辈们磕头恭贺新禧。这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风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外的丁壮们,不远千里万里,手捧祭品,洒泪先人墓前。这是中国传统的清明风俗。
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桂花树下,阖家围一桌佳肴,拈一块月饼,仰头望明月,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
中国的传统年节习俗无不透露着“情”字,透露着对亲人的的思念和眷恋。
然而时移事易,当安土重迁的中国人远足异地他乡,逢年过节在家团聚慢慢变成一种奢望,于是只能“月夜遥寄相思曲,月下同乐赠情话”。
传统年节习俗受到现代生活的各种冲击,于是其形式必然要发展。然而发展不是标新立异和愈加繁琐,例如在清明时节,由于自己远在他乡,就雇佣他人到祖宗坟头哭嚎这种形式就大可不必。中秋时节,拿着大包小包地去“走亲戚”也会使佳节失去应有的味道。
形式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精神的丢失和文化的断流。春节时,集中回家变成就地过年,减轻了春运的压力和财力、精力的消耗,与家人共“赏”春节联欢晚会,依然可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兴奋;串门拜年变成短信问候,依然可以有“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的惊喜。清明时,实地祭祀变为网上祭祀,祭品变成鲜花,鞭炮变成礼炮,跨越了时空的局限,践行了节约精神,减少了火灾危险,依然可以有“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的追念。
甚至很多人在传承文化,发展形式的同时,赋予了年节习俗以更多更深远的内涵。例如春节时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变更为晚辈给长辈红包。前者体现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后者则彰显了晚辈们对长辈们的感恩,由此春节便不再只是年轻人们索取的节日,也是回馈的节日。又例如网上祭扫时,人们除了祭祀自己的祖先,也会去祭奠缅怀革命先烈们,清明节就由此突破了小家的界限,凸显了家国的情怀。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年节习俗的形式发展紧跟时代脚步,既人性又不悖于传统,如同用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瓶子装起封藏多年的美酒,酒依然醇香,而外在也更容易被人接受。人们在传承传统年节习俗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通过形式的发展让传统年节习俗变得更加深厚,充满魅力。
相关阅读
1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一) 我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伊索寓言》、《365夜故事》、《世界奇观》、《动物趣闻》、《西游记》等等。其中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就是《伊索寓 【查看全文】
2 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 (一) 音响是人间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音响更是陶醉,我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音响,去领略这一片奇妙的天灆之音。 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像一首交响曲,而风 【查看全文】
3 请你从上述三个投稿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 【查看全文】
4 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 (一) 今天我写完作业抬头看见那迷人的月亮升上天空。 啊!快看,月亮升起来了,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缓缓地升起了!月亮是那样美丽,那样明亮,在天空 【查看全文】
5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不要总麻烦别人。我因此渐渐什么事都自己决定,不要他人过问。 【查看全文】
6 美丽的故乡作文美丽的故乡作文 (一) 我的故乡是美丽、富饶的。 在故乡里有我的欢乐,有我的童年时代。但更值得我回忆、赞叹的是它的美景。 我最爱故乡的春天。它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