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一、材料解读
该部分概述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相与及行事。齐桓公的表现包括“装死逃脱”“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管仲的表现主要是“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接受“桓公重用”而大显身手;而鲍叔的德行更为明显,其行为包括“劝谏桓公重用曾经的对手(与桓公有深仇大恨者)”“甘居其下”等。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里列举孔子与司马迁的评论,前者突出“管仲之力”,这是在赞管仲能力出众;后者强调“天下多鲍叔能知人”,颂的是鲍叔有知人之明。
二、任务指令解读
1.内容任务。“围绕上述材料”,就要紧扣命题材料,不能旁逸斜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的)感触”,则是明确了评议对象(三选一)。
2.思维任务。“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感受和思考的对象是材料,其内容是材料介绍的三个人物——当然,不宜就人论人,而应重点谈其品行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自我的启迪(也就是说,无须写成典型的“人物评传”,而应着重拓展开来);“感触最深”的“最”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最”,最好能运用比较思维。
3.对象任务。“任务指令”中的“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意味着听讲对象是“本班同学”——“同学”是“我”的同龄人,且包含了“本班同学”的特定身份,须考虑语言得体的问题。
4.文体任务。“发言稿”是要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所以文章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还要符合发言稿的语体和格式要求。换言之,发言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力求见解精辟深刻,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可适当运用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修辞。
三、写作角度和立意
这也是一道多头型材料作文题——话头自然有三个,要求考生在三位历史人物中做选择,包含着对三者的认知和评价。通常说来,写“鲍叔”是首选,因其具有识人的慧眼与“甘居其下”的度量,我们不妨以鲍叔之不争名利为由头,联系当下现实,集中谈谈为人处世中的公心与私心问题;次选“齐桓公”,因其不计前嫌的胸襟值得褒奖(有大局观,一切为了齐国兴盛),当初“装死逃脱”的隐忍也值得称赏;如果选择“管仲”,则可点赞其能识时务而知变通、不辜负明主信任等。
那么,三者之间有没有共通的联结点呢?应该讲,如果立足整体审视材料,总体上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人才的主题:在人才维度上,假如说管仲是人才,那么齐桓公不仅自己是人才,还不拘一格善用人才,是能够驾驭人才的奇才。鲍叔呢,不仅是人才,还是个识人并甘居其后的贤才;更重要的是,鲍叔的“识才”还包括识齐桓公这位明主、识己才不如人这两个方面。
相关阅读
1 告别时光作文
告别童年的作文500字 (一)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可以自豪得说:我长大了,同时,我也告别了那七彩缤纷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回想起以前,童年似乎没干什么大 【查看全文】
2 文明在身边作文文明在身边作文 (一) 同学们,是否看到马路边上树立起一座座崭新的公共卫生间呢?新的墙壁、齐全的设施看上去让人舒心。可是走近一看,眼前的景象却又是我们该做的吗? 你看 【查看全文】
3 太湖清水大闸蟹作文太湖清水大闸蟹作文 (一) 我最爱吃的美食就要数太湖大闸蟹了! 我为什么最爱吃太湖大闸蟹呢?这可得从我的幼年说起:那次妈妈带我去太湖边玩,看到了八只爪的怪物,我躲在妈 【查看全文】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一个大写的毛笔字“和”,更显得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一个大写的毛笔字和,更显得气度非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书法绘画的魅力; 2016年杭州峰会上,大型表演《最忆是杭州》向世 【查看全文】
5 ①屈原在《楚辞·国殇》吟诵了“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①屈原在《楚辞国殇》吟诵了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歌颂了保卫国土战死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 ②鲁迅在杂文《华盖集这个与那 【查看全文】
6 天坛公园作文400字天坛公园作文400字 (一) 8月10日下午,我来到了北京天坛公园游玩。 天坛公园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祭皇天上帝和行祈谷礼的地方。这里最吸引我的是祈年殿,因为这是中国的象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