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公开谈过两段与读书相关的“文学情缘”。
一段与莎士比亚有关。他曾说:“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一段与海明威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那么,年轻的你,又有怎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呢?请选择你读过的一部(篇)文学作品,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阅读带给你的现实思考与人生启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题的关键在于将材料内涵与写作引导语结合起来思考。材料记叙的是中央领导人对文学的挚爱事迹:一是青年时期读莎士比亚蓍作,二是在古巴探访海明威的生活与写作行迹。前者让年轻的中央领导人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我的宏伟壮志,后者让中央领导人感受到海明威创作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习近平总书记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树立高远的理想目标,并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其读书经验堪称当年青年学习的榜样。
而写作引导语则明确提出问题:“年轻的你,又有怎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呢?”将写作对象明确地指向考生自己,要求考生围绕自己读过的一部(篇)文学作品来谈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且重点谈阅读所带来的“现实思考与人生启发”。
写作时需要注意所选的文学作品可以是教材中的文学名篇,也可以是教材之外的文学读物,应具有正面的价值导向和新时代的精神意义,而且行文中要结合作品具体内容,不可泛泛而谈。人称上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读后感,作文要突出“阅读”“现实”与“人生”三个主题关键词,其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点,“现实思考”与“人生启发”是思维的延伸,体现出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立意:
1.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感悟到黑暗世界里人性的伟大与坚韧,人生即使步入歧途,但仍有“复活”的种种可能。
2.读路遥的《人生》,我看到平凡的百姓身上往往有着高贵的灵魂,这是“土地伦理”的包容性体现。
3.读荀子的《劝学》,我明白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活到老,学到老,青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必须专心致志。
相关阅读
1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写作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查看全文】
2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查看全文】
3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广东省高三适应性考试)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 【查看全文】
4 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交易翻开2018年5月20日的人民 【查看全文】
5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一) 我的家乡洞口,有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特产雪峰蜜橘。而我要介绍的是家乡的洞口塘。 有山的地方一般是有水的,洞口塘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条大河,形状 【查看全文】
6 描写春天树的作文描写春天树的作文 (一)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栽着许多柳树。 春天柳树长出了点点嫩芽,微风轻轻地吹着细长的柳枝慢慢地长长了,树干也变得粗了、高了。夏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