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命题作文。题目中“文明”是中心词,母话题。“韧性”是中心词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意即写作的时候话题可以加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韧性”材料中已经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一些坚韧性质的名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来写作,也就是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立意。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若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
写作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专写一人一事,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中典型的事件人物、现象,或者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写。不管怎么选材,题目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以使内容更凝练,主题更鲜明。
文明的韧性
韧,《说文解字》里将它解释为“柔而固也”。韧性,是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衰,靠的就是这种文明的韧性。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文明的韧性蕴藏在汉字中。汉字是世界上仍在大范围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得以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字具有这种文明的韧性。从最早描绘物象的甲骨文,到渐趋整齐的大篆,再到始皇统一简化字体的小篆, 去繁就简的隶书,规矩严整的楷书,飞洒活泼的行书,笔画连绵的草书,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出简化汉字,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使用简化汉字。顺势而变, 应时创新,文明的韧性使得汉字经久不衰。
文明的韧性蕴藏在中华文化里。无论是汉唐国家一统、文化繁荣的盛大景观,还是五代十国社会动乱、文化发展停滞的衰微气象;无论是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还是始皇焚书坑儒,汉武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 中华文化发展虽历经坎坷,但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这片沃土,中华民族精神得才以涵养;有了这一宝贵的民族精神,中国才能够克服重重 磨难,历经五千年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明的韧性蕴藏在民族精神中。五代十国时期,中华大地政权林立,社会动乱,“爱好和平,渴求统一”的精神让中国重归一统;近代中国,国家分 崩离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无数有志青年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而持续奋斗;当代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天下大同,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 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文明的韧性也蕴藏在中国人的品格中。顺而不从、和而不同是中国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因为善良淳朴,所以国人待人接物很随和,但国人也有自己的 “韧性”,不是盲目跟从别人的见解;我们讲求包容,努力寻找各事物间的共 性,但同时也鼓励多元化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如今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路上,既有合作共享之柔,也有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之固;既有兼容并包之柔,又有中国特色之固,刚柔相济方增新篇。
激发文明的韧性,柔而固的中华文明必将引领中华儿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驰而不休,久久为功。
文明韧性的光辉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有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为文明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这份殊荣。
几千载漫漫风雨征程,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无数外力以及内我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这就是我们的韧性的光辉。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于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份韧性更是在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韧性较之更为伟大的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这可能再外在看来是一种对过去的放弃与抛弃,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以及社会更加积极正向的发展,这份心,就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变革家,都是在向已现颓势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社会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利益的相关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陈旧观念。而现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可以颠覆,但最本质的精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统一于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如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作,市场化无疑于社会主义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经济的腾飞,他和他们所有人,愿意承受这份风险。他们相信,这是巨大而改变,但一定不会带来毁灭。而我们勇毅坚韧的中国人,更是逐渐适应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奋斗,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唯有这份韧性,才能如此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韧性于中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后天不断坚定的信念。正因这种坚韧不屈,我们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灿烂;正是这种柔中带刚,让我们的人格完善而强大,得以构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相关阅读
1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怜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怜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助共存 【查看全文】
2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 【查看全文】
3 美在身边小学作文美在身边小学作文 (一)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为各种募捐箱里奉献爱心的老人、孩子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轻人为老人让座时,老人及周 【查看全文】
4 70多年前,周立波创作了关于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小说所写的村庄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70多年前,周立波创作了关于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小说所写的村庄叫元茂屯,本名元宝屯。该村有个不雅的诨号光腚屯。村子穷,赵光腚们 【查看全文】
5 快乐的寒假作文350字快乐的寒假作文350字 (一) 今天我刚从湖南回到上海。春节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南大姨家过年,爸爸开车载着我和妈妈1月25号开车从上海出发,开了1360公里路,花了20个小 【查看全文】
6 关于规则的作文200字关于规则的作文200字 (一)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生活中也有各种规则,学校有学生法则,道路有交通规则,就连玩都有游戏规则,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