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人的意见,你赞同谁?请你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陈述看法和理由。
审题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对于基本毁于山洪冲击的唐末古塔的重建问题有三种认识“再建就是个假的,劳民伤财,还是不要建了”“留存千年的古塔,没有了太可惜,何况当地没有旅游资源,建设好还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的”“要异地重建,否则将来还会有自然灾害影响”。这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考生不可以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以上三人的意见,你赞同谁请你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陈述看法和理由”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三种认识进行权衡比较,陈述看法和理由,明确做出选择。考生不可以不加权衡,只凭自己的体验去立意构思。任务要求考生“陈述看法和理由”,应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再建就是个假的,劳民伤财”“留存千年”“旅游资源”“建设好”“异地重建”,这些关键词是材料的重点,也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思考、去认识、去解决古塔的重建问题,提出实实在在的思考与有效的建议。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每一个专家的话语都是“点到即止”,因而给考生进一步扩充立意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第一个专家的建议之下,考生可以细化思考“再建就是个假的,劳民伤财”,可以就“假的”选择诸如古迹要原汁原味等角度;细化思考“劳民伤财”,可以选择诸如不理智地搞形象工程是浪费民脂民膏等角度切入,增强反对重建的说服力度。第二位专家支持重建,理由是,“千年的古塔,没有了太可惜”,“旅游资源”“有利于当地百姓”,考生可围绕这三点做出具体阐述。如从古塔屹立千年,拥有千载的厚重,其自身有建筑艺术价值,以及传播文化的无量功德等立意角度切入,增强支持重建的说理力度。第三位专家的观点是“异地重建”,考生应阐述清楚异地重建的理由,异地将在哪里选址,异地重建有哪些注意点等,以增强支持异地重建的说理力度。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请你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陈述看法和理由”,考生可以联想更多有关古迹重建的见闻与人们的多样认识,思考古塔重建的得与失,可以提醒人们在面对古迹重建这一社会热点话题时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总之个体的丰富体验是可以对重建古塔这一话题展开多方位思考的,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解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20全国高考卷的设题思路,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题面材料由“事由立场”构成,即以某地打算重建被山洪毁坏的古塔为事由,三名专家的建议为立场,要求考生在三人的意见选择一个观点行文,这就要求考生先确定好认同哪位专家的观点,然后扣住这位专家话语中的关键字词展开论述。应注意的是三位专家的建议各有道理,因而考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专家们的观点和理由展开延伸论证,帮助自己打开论述思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任何一位专家的观点都不可单极思维,要在三个观点之间做出比较权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重建古塔利民生,旅游资源不可弃。
2.重建古塔,劳民伤财。
3.异地建古塔,避免自然灾害。
4.重建古塔,亡羊补牢。
偏题立意
1.从商业的角度讲,重建古塔需要慎重考虑,要考虑投入与产出,如果入不敷出,重建就是愚蠢之举。(未从三位专家的观点中做出选择,未扣准任务,自由随意地行文)
2.不应重建,重建古迹是一种“中国式愚蠢”。(反对理由与材料脱节)
3.修复古塔是明智之举,应举双手赞成。
相关阅读
1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时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不知道该往哪里游,还要游多远才能上岸,越游越 【查看全文】
2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2022年中考作文题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 【查看全文】
3 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柠檬精、断舍离、文明互鉴、我太难了、霸凌主义、XX千万条,XX第一条等八个流行语。 看到上面八个流 【查看全文】
4 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小初高各学段。劳动成为中学生的必修功课,你在劳动教育中受到了哪些启示?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 【查看全文】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读名句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 【查看全文】
6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其结果是一件本需做一次的事,却不得不回头重复多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