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

发布时间: 2022-01-3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材料二:建立丰功伟绩的人,虽死犹生,流芳千古。(沃夫纳格《随感录》)
材料三:近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该剧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这些有名的或者无名的人,用青春或生命为民族、为国家舍身构筑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于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请结合材料,以“朽与不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是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材料一是叔孙豹与范宣子之间的一场有关“不朽”的讨论。范宣子认为家世显赫、子孙绵延就是不朽;叔孙豹的观点则是“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不朽”。范宣子的观点只注重于外在的客观条件,认识偏颇;而叔孙豹的观点分别从德行修为、家国贡献、学问造诣三个层面来进行论断,兼顾内外修为,认识深刻。这“三不朽”可以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辩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完全不认同,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指的是树立道德典范;“立功”,即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这三者才是真正流芳百世的,才是一个放在远远超出人的寿命的时间尺度下看,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材料二侧重讲的是功业卓著永垂不朽。
材料三侧重讲《觉醒年代》再现一批文化大师与热血青年,他们立德立功,垂范后世,永垂不朽。
综上,三则材料都在紧扣“不朽”论述,材料一最后一句与材料三最后一句都是中心句,均可作为立意的切入口。
引导语部分明确了写作的具体任务,要以“朽与不朽”为主题来行文;要求部分文体未限定,但文体必须明确。
行文开头可先引用材料内容,比如叔孙豹的言论,从“三不朽”任一方面来确立文章观点,也可以综合三个方面来确定观点。举例论证过程中可依照对比论证手法从“朽”与“不朽”两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展开论证。最后可联系当下,以此激励我辈,以凸显文章的时代意义。
参考立意:
1.德隆才厚,方为不朽。
2.高山仰止,永垂后世。
3.功高业著,万世流芳。
4.创言立说,永为典范。



相关阅读
1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不要总麻烦别人。我因此渐渐什么事都自己决定,不要他人过问。 【查看全文】

2 美丽的故乡作文

美丽的故乡作文 (一) 我的故乡是美丽、富饶的。 在故乡里有我的欢乐,有我的童年时代。但更值得我回忆、赞叹的是它的美景。 我最爱故乡的春天。它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 【查看全文】

3 请你从上述三个投稿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 【查看全文】

4 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

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 (一) 今天我写完作业抬头看见那迷人的月亮升上天空。 啊!快看,月亮升起来了,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缓缓地升起了!月亮是那样美丽,那样明亮,在天空 【查看全文】

5 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

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 (一) 音响是人间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音响更是陶醉,我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音响,去领略这一片奇妙的天灆之音。 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像一首交响曲,而风 【查看全文】

6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一) 我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伊索寓言》、《365夜故事》、《世界奇观》、《动物趣闻》、《西游记》等等。其中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就是《伊索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