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②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 颔联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C. 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 繁华不再,夕阳西沉,作者转而心情感伤,情感比较深沉。
E. “何处是”取自《宋诗纪事补遗》,其他版本作“在”,“是”更能表达仕途不顺的悲怆。
15.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从多个角度写景,请具体赏析。
【答案】14. BE 15. 这一联写景自楼内向外远望,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画角、沧洲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对比,把它们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B项,“颔联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说法错误,颔联没有从未来的方面来拓展诗境,E项,“更能表达仕途不顺的悲怆”,没有依据。故选BE。
1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从多个角度写景,请具体赏析”,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平时要构建古诗常见的表达技巧的知识框架,答题时首先读懂诗句,进行快速搜寻和定位;再把定位出的几种技巧梳理出来;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的颈联写景的角度主要是对比,进而思考色彩的对比、听觉和视觉的对比、远近对比。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答题时注意,一定不能只注意表达技巧,而忘记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翻译赏析
相关阅读
1 望江南•江南岸阅读答案-王琪,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9、下列对本 【查看全文】
2 诉衷情•送春阅读答案-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3、标题中,送春是 。(1分) 14、依据词 【查看全文】
3 《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 【查看全文】
4 题报恩寺上方阅读答案-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嘖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查看全文】
5 苏幕遮·草阅读答案-陆游,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 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 【查看全文】
6 秦观与陈与义《春日》阅读答案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11.秦观诗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