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B.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C.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D.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聚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主是古代帝王之女的称谓,始于战国。汉朝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公主,后代沿此制。
B.古代称公主的丈夫为驸马。汉朝设“驸马都尉”的官职,掌管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做这个官,简称驸马。
C.著作郎是古代文官的一种,三国时始置,后在不同的朝代其名称和职责也有所区别。著作郎下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历代相沿不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喜欢安静,看不惯喧闹。他父亲的爱牛掉到井里,父亲带人营救,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对此很反感,在室内放下帘子不看那种喧闹的场面。
B.李君虚体谅别人,宽容大度。门生王铁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王铁着想,后来王铁回来谢罪,他还像当初一样对待王铁。
C.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他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他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任吏部尚书时,有人暗中要给他金子以谋求官职,他坚辞不收。
D.李君虚受到器重,辅佐幼主。明帝遗诏委李君虚以重任,让他和袁粲共同辅佐幼主,但托付袁粲等人是假,明帝的意思只在李君虚身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分)
[参考答案]
10.B(3分)
11.A(3分)(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
12.D(3分)(“托付……李君虚身上”错,明帝只是更看重李君虚)
13.(10分)(1)(5分)你自然应该得到官职的话,不必凭借这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朝廷)禀报(告发)你。(“假”“见”“启”各1分,句意2分)
(2)(5分)李君虚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事上已经很宽大了,不值得(对他们)加以特别的恩宠。(“首领”“弘”“宠异”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君虚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间,魏军进逼瓜步山,老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李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李君虚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李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前的井里,李湛之率领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里吵吵嚷嚷,李君虚放下帘子不看(这吵闹场面)。门生王铁偷了李军虚的衣服,被李君虚看见,(李君虚)对他说:“你可以把它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王铁惭愧地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向李君虚谢罪。李君虚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李君虚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李湛之死后,李君虚把家里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李澄,自己只要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李君虚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想谋求官职,衣袖里秘密地藏着一块黄金,趁机请求拜见(李君虚),然后拿出金子给他看,并说“没有人知道。”李君虚说:“你自然应该得到官位,不必凭借这块黄金。如果你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告发你(买官)。”那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走了。李君虚(后来)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们都不知道他是谁。
李君虚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百官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很是美丽。李君虚拿琴奏《别鹄》之曲,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或:妙不可得呀)。”
当时伧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他们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李君虚认为不杀他们,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了,不值得对他们过于恩宠。明帝不听从(李君虚的意见),
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却)与李君虚商量诛杀他,李君虚认为不能这样做。明帝生气地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与你商量事情。”李君虚害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李君虚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李君虚(即意思主要靠李君虚)。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勤俭节约,因此百姓信赖他。不久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李君虚禁止不了。李君虚性情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事,然而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