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
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
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
②己自引船
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
(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参考答案:
(1)①重 ②怠慢、亵渎
(2)①C ②B
(3)D
(4)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D
(6)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郭原平一方面因谦虚而推让褒奖;另一方面仁厚且自强,念及天下贫老而不愿独享。
许瑶之赠绵表的是对郭母的尊敬和挂念,且亲自上门以示重视,故而孝子郭原平郑重接受。
【解答】(1)①“笃”应翻译为“重,严重”,可以联系《陈情表》“刘病日笃”中“笃”的解释;
②“慢”应解释为“怠慢,亵渎”。据推断这块母亲墓前的地不是他的,有人耕种会“亵渎”母亲;
(2)①前面说到“欲买者稍稍减价”意思是想要买东西的人稍稍地降价,后面“要使微贱”中“微”也应讲成“略微,稍微”,选C项。
②“引”应翻译为“拉”,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车避匿”中“引”字的意思就是“拉”,应选B项。
(3)根据语意断句。“无”需要宾语,没有什么?所以是“无食”,在“食”后断句,排除AC;“竟日”是作“虚中”的状语,后置了,不能断开,应是“则虚中竟日”,排除B,选D项。这句话翻译为: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
(4)“以”,因为;“义行”,孝义行为;“一介之善”,一点微小的善行;“滥”,随意;“荷”,承受。句子翻译为: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A.表述有误,不是有人拦腰砍价,是郭原平自己只要半价;
B.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说到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如此积时”是说这样时间长了,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不是说他卖物花费时间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表述有误,据原文“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可知,大家总是加上原价付钱,认为他东西价钱卖得太低了。
D.正确;
(6)首先找到“拜受棉”的描述。据原文“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以此奉尊上耳”可知,他是反复送棉花好多次,而且亲自上门送,且表达了棉花是送给郭母的,表示尊敬,所以郭原平奉孝,郑重接受。
找到有关“拒受米”的描述。太守赠米的原因是“深加贵异”“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佩服他的为人行事作风,觉得他很孝顺而且怜悯他又穷又老。他的回答是“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表现了他的谦虚,觉得不知自己一人孝义,而且念及很多人都贫困,不只自己一人而且,他不愿意独享这些馈赠,宅心仁厚,自立自强。
参考译文:
①郭原平,字长泰。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不平衣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父亲去世时伤心痛苦不已。
②高阳的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做郡安县丞回到了家乡,赠送给郭原平一斤棉花。郭原平不肯接受,送过来又送回去,前后有几十次。于是许瑶之亲自前往,说:“今年特别寒冷,建安棉不错,用这个来尊奉家里人吧”,郭原平才拜谢接受。
③他母亲死时,悲痛伤身更甚,勉强支撑到丧服期满。母墓前有几十亩田,不属他所有,原平不想让人亵渎了父母坟墓,就变卖家产,出高价买下这块地。每次出门卖东西,只要半价,这样时间长了,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总是加上原价付钱,彼此相让,原平一定要让价钱稍便宜些,等价钱低廉,才肯收钱。
④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
⑤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相关阅读
1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4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5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