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击吴,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唐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选自欧阳修 《新五代史·梁臣传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B.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C.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D.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名犹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则在行冠礼时进行。
B. 表,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表彰之意。这里用后一种意思。
C. “留后”,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 太祖,是朱温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师古四处征战,屡建战功。他跟随太祖破黄巢、秦宗权;他攻宿迁,破徐州,斩时溥,并取得清口大捷。
B.庞师古为人谨慎,深得太祖信任。太祖镇宣武,将初得的五百骑兵归师古指挥;太祖追究朱友裕的责任,将其军队交由师古统辖。
C.庞师古缺乏谋略,不能随机应变。他带兵打战必先领受太祖的计策;对于部下提出的意见,不能审时度势,正确采纳。
D.庞师古为人性情诚挚愚忠。他跟随太祖,未曾离开左右;军中没有太祖下命令,就不敢轻举妄动,以致在清口战斗中战败身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10. D
11. B(此处“表”应为动词,上奏章。)
12. A(清口之战中,师古兵败被杀。)
13.
(1)庞师古取来木头搭成桥,夜晚让中军先过河。朱宣逃到中都,被人杀了。(“彻,济,走,见”各1分;语句通顺1 分。)
(2)兵法上本来就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说法,只不过吴人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固,故,岂……哉”各1分;语句通顺2分。)
译文
庞师古,曹州南华县人,原名从。梁太祖镇守宣武,起初得到五百匹马组成骑兵,任命师古去统率,跟随太祖攻破黄巢、秦宗权,都立下了战功。
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师古率兵继续进攻他,师古攻取宿迁,进屯吕梁。溥率兵二万出战,师古击败他,斩杀二千人。孙儒赶走杨行密,攻占扬州,淮南大乱,太祖派师古渡过淮河进攻孙儒,被孙儒击败。那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别统率其军。郴王友裕进攻徐州,朱瑾率兵救时溥,友裕在石佛山击败时溥,朱瑾收拾残兵而去。太祖因为友裕可追赶而不追,收了他的兵权交给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时溥,太祖上表用师古为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连夜用木材架桥,以中军先过济水。朱宣败走中都,被杀。
太祖已经攻下兖、郓二州,于是派师古与葛从周进攻淮南杨行密,师古进军清口,从周进军安丰。师古自从贫寒时跟随太祖,为人非常谨慎,从未离开过太祖左右,后来当了大将率兵出征,一定要太祖指示方略然后出发,军中除了太祖的命令不肯妄动。师古扎营清口,地势低下,有人建议在高处立栅,师古认为不是太祖的意思没有听。淮军决堤放水来淹他,此人告诉他说:“淮军决堤放水,河水马上流到了!”师古说他动摇军心,立即斩了。很快水到,兵不能战,终于被杀。
唉!战争胜败,很难说啊!梁兵当时最强大,吴军弱小,然而师古再次率兵攻吴,又一次失败而死。后来太祖自己统率大军经光山,攻寿春,也失败了。自从高骈死,唐天子要梁兼管淮南,梁与孙儒、杨行密作战,达三十年之久,三战三败。这种弱胜强败的原因是很难理解的。兵法上虽然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看来吴哪里懂得这些呢!难道是梁的失误给了吴胜利的机会吗?所以说:“兵者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啊!”不能不特别慎重呀!
相关阅读
1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