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一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 其礼/
B.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 其礼/
C.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D.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 其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设置。
B.转运使,官名。宋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钱粮、巡察等,为府州之上的官职。
C.青州,为《书.禹贡》中所称的“九州”之一,隋废除,而唐复建,旧治在今山东青州市。
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用语简肃而不含褒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挺之遇事胆大心细,能随机应变。在德州郡守退缩不前,其余官吏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恩威并施,冷静地处理了兵变这一棘手难题。
B.赵挺之通晓地理历史,能结合实际作出科学论断。在是否变更宗城县址这一问题上,转运使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结果正如赵挺之所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
C.面对错综复杂的党争,赵挺之也会颠倒黑白,全力反扑。在召试馆职受到苏轼的指责后,他罗织罪名,状告苏轼“诽谤先帝”,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
D.在官场沉浮多年,赵挺之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一方面为与蔡京争权夺利,多次揭发他的罪状,一方面又明哲保身,请求辞去相位,到青州做地方官以避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5分)
(2)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5分)
10、A【解析】“使”,在这里不是名词;“享”,是“招待”,而不是“享用”,排除B和D;“挺之”在句中做“争”的主语,而非“等”的宾语,排除C。
11、D【解析】四夷,含有轻蔑之意。
12、C【解析】“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错,应该是“赵挺之”。
13、(1)转运使最终迁徙旧城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死了。(“徙”“财”“坏”“漂”各1分,句意1分)
(2)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用兵,我们应当顺势促成。”(“同列”“息兵”“吾曹”“将顺”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赵挺之,字正夫,是密州诸城人。考中进士,名次在头榜前几名。熙宁年间,朝廷兴办学校,赵挺之被选任为登、棣二州教授,同时担任德州的通判。哲宗即皇位后,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婪昏庸,不及时付钱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大木棍冲进府衙。郡守只是躲避不上前,其他官吏们都纷纷逃走。赵挺之却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给众人,同时惩治了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就安宁下来了。
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宗城县址。转运使让挺之前去视察,挺之说:“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进犯县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不如旧址,如果迁徙,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最终迁徙旧城,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垂了。朝廷召他试任馆职,任秘阁校理,升职为监察御史。
当初,赵挺之在德州时,迎合朝廷的意思,坚决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德安镇面积小,百姓又贫困,无法承受这种变相勒索。到赵挺之面试时,苏轼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没有可取之处,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到这时,赵挺之上奏,弹劾苏轼的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他认为这是在诽谤先帝。不久因没有弹劾蔡确,赵挺之获罪,降为徐州通判,不长时间又到楚州担任了知州。
赵挺之出使辽国时,辽主当时生病,没有亲自宴请他,让手下的近臣到旅馆招待了他。到年终时,在客省(使者的居所)与其他诸国同等待遇宴请了他,这是赵挺之争论后才使辽国修正了对宋朝的礼制。曾布同时任枢密使和文书起草的职务,知道宫中密旨,劝赵挺之在几处神宗新法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于是赵挺之开始不遗余力地排挤打击元佑党人。后来由吏部尚书授任右丞之职,当时蔡京独任宰相,徽宗打算设置右相,蔡京极力推荐赵挺之,于是徽宗任命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揭发他的奸恶,并且请求辞去相位避开他的危害。赵挺之请求回青州,准备入宫告辞的时候,正好彗星出现,宋徽宗默默思索出现凶兆的原因,决定全部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法律,罢免蔡京,召见赵挺之说:“蔡京所作所为,全部像你说的那样。”于是加任赵挺之为特进,仍旧任右仆射。
蔡京在崇宁初期,首先兴起边事,战争连年不息。皇帝临朝,对大臣们说:“朝廷不可与四面敌国发生冲突,冲突一起,祸患侵蚀不能消解,士兵百姓肝脑涂地,哪里是人主爱护百姓恤惜财物的本意啊。”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战争,我们应当顺势促成。”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谥号为“清宪”。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3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4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5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6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