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贞,字元正阅读答案与翻译-《陈书·谢贞传》

发布时间: 2021-01-22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父蔺,正员外郎。贞幼聪敏,有至性。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
B.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
C.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
D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市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丁父艰,指遭遇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谓之“丁忧”或“丁艰”。
C.受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这里用来表示高祖即位是受命于天。
D.禄秩,是古代官吏食禄的品级,文中指按照官员职位品级来发放的体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贞自幼聪慧,受到称赞。谢贞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堂舅王筠看了他八岁时写的诗,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
B.谢贞忠于朝廷,见识过人。谢贞猜度叔陵有叛逆之心,就主动疏远他;每次宴饮游乐,他有意回避,后来叔陵作乱,唯独谢贞没有被株连。
C.谢贞很有才华,曾为他人代笔。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所作。
D.谢贞孝心至诚,父母去世哀恸。父亲去世,谢贞悲痛欲绝,叔父和族兄请禅师为他说法;母亲去世后,谢贞哀伤过度,形销骨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10.(3分)D
11.(3分)C
12.(3分)B
13.(10分)
(1)(5分)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或非常)推重他,不怪罪他。(大意3分,“辄”“雅”各1分)
(2)(5分)朝廷下诏答复说:“尽管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等着用人,应该尽快回府任职。”(大意3分,“救报”“俟”各1分)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他的父亲谢蔺,曾任正员外郎。谢贞自幼聪敏,有诚挚纯厚的性情。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了五言诗《春日闲居》,堂舅尚书王筠对他有高雅的情趣感到惊奇,对亲属说:“这个孩子将来可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叔父谢洽、族兄谢暠于是同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最需要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离散走失,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接受禅让即位,谢暠返还乡里,供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陈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任命祠部侍郎阮卓做记室,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猜度陈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或非常)推重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又升任南平王的近臣。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下诏给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南平王处,没有俸禄,可以赐给他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下诏答复说:“尽管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等着用人,应该尽快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徐祚等人悲伤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我的儿子年幼才六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把他托付给您。”这天夜里谢贞去世。后主问姚察道:“谢贞有什么亲属?”姚察便启奏说:“谢贞有一个儿子,今年六岁。”后主就下诏长期供给他衣服和粮食。


相关阅读
1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阅读答案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薄,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 【查看全文】

2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李含传》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 【查看全文】

3 曹彦约传原文_曹彦约传翻译赏析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曹彦约曾跟随朱熹讲学,历任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县令,他为乐平县知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曹彦约为澧州知州,还没 【查看全文】

4 谢方明传翻译赏析_谢方明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 【查看全文】

5 雪不台传原文_雪不台传翻译赏析

雪不台,蒙古部族人,姓兀良罕氏。太祖七年,蒙古军攻桓州,雪不台率兵先攻入城。十一年与灭里吉部众战于蟾河,大破其军,占有其地。随太祖征回鹘,回鹘国王逃亡,雪不台率众 【查看全文】

6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