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入》)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然其计/于是命水/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B.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C.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D.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与“国宅”相对。前者者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后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文中的“闾里”指当地平民。
B. “废帝”是庙号。庙号有褒有贬,如古代很多昏庸的皇帝被废除,死后因要进入祖庙,于是称他为废帝,明明显带有贬义
C. 践阼,本义是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文中的“践阼”指皇帝即位、登基。
D. “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永爱护乡邻。魏正光末年,六镇发生了动乱,威胁到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于是携带老幼,前往山中避难
B. 段水屡立战功。他讨伐平定了青州人崔社客的反叛,灭掉以元伯生为首领的盗贼,还收复了弘农,攻破了沙苑
C. 段永忠心爱国。皇帝西迁后,他联络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归附,与赵业等新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并将其首级送往京师。
D. 段永交游广泛。当时的贤士前来拜访他,车子塞满了去他家的道路,当时的人们也都认为段永很荣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
(2)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
【答案】
10. B 11. B 12. D
13. (1)(此贼)只把抢劫财物作为供给,安定时便如蚂蚁聚集,窘急时便如惊鸟飞散,攻取在于迅速,不在于人多。
(2)段永历任内外各职,所任职的地方非常有声望,受到称赞。轻视财物,与贤能之人交好,全国上下因此敬重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帝
”“计”“永”“昭”“骑”“平之”,虚词“其”“于是”“以”“之”“所”“遂”,“永代昭”意思是“段永代替匹娄昭”,作“命”的宾语,故再“昭”后断开,排除AC两项;“所在”意思是“在哪里”,作“知”的宾语,“知所在”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皇帝认为他的计策正确,就命令段勇代替匹娄昭,带领五百骑兵讨伐贼魁元伯生。段勇窥视贼魁元伯生知道他在哪里,就加快速度行进,于是攻下了平之。句子可以断开为: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废帝’是庙号。庙号有褒有贬”说法错误,“废帝”是谥号,且庙号只有褒义,没有贬义。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当时的贤士前来拜访他,车子塞满了去他家的道路”错误。对象不当。文中有“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谒永之日,冠盖盈路”的信息,因此可知不是贤士的车子塞满了道路,而是他部下谒见的车子。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唯”,只;“以……为”,把……当作的;“寇抄”,指抢劫财物;“资”,指供给;“安”,安定时;“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一样;“穷”,窘急时;“鸟”,名词作状语,像鸟一样;“取之在速”,攻取在于迅速;“众”,指人多。(2)中的“内外”:指内外各职;“所在”,指所任职的地方;“声称”,指声望,受到称赞;“轻”,以……为轻,轻视;“好”,喜欢与……结交,与……交好;“朝野”,指全国上下;“以”,因为;“以”,敬重;“朝野以此重焉”,全国上下因此敬重他。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3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4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5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6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